经历7个月的太空旅行、3个月的环火轨道绕行和“恐怖9分钟”的重重考验后,“天问一号”探测器于北京时间15日稳稳降落于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Utopia Planitia),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成功登陆火星的国家。
图为4月24日,中国首辆火星车名称揭晓。最终“祝融号”一名脱颖而出。(图片来源:中新社)
火神祝融降临,是航天史上的非凡成就
中国国家航天局(CNSA)当日通过一份声明指出,科研团队根据“祝融号”火星车发回的遥测信号确认,当日7时18分,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这架以中国神话中的火神命名的火星车顺利通过了“恐怖9分钟”的挑战。
“恐怖9分钟”的命名来自美国宇航局(NASA),指地球上的工程师由于无线电信号延迟无法控制或监测火星车动向的时间间隔,是火星车登陆过程中最为凶险的9分钟。
“祝融号”的成功登陆已在主流媒体中掀起千层浪。美联社第一时间报道称,“祝融号”将与今年2月飞抵火星的“毅力号”(Perseverance)共同探索未知。
《南华早报》则发文指出,在美国和中国竞争全球技术领先地位之际,“祝融号”成功登陆火星。虽然在太空技术领域,美国一直以来是行业领头羊,但中国正在积极追赶。近年来,中国已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量子卫星“墨子号”,其“嫦娥四号”也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并将月球样品带回了地球。此外,中国还开始着手打造自己的空间站。
《南华早报》进一步指出,在中国“祝融号”登陆火星前,只有美国和前苏联成功地在距地球3.19亿公里的红色星球上成功进行软着陆。软着陆意味着航天器在行星表面轻柔着陆,没有造成任何重大损坏,而这通常需要精密复杂的减速和控制程序。如果“祝融号”火星车在接下来的90天内成功完成收集和发送火星表面信息的任务,那么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个完成火星探测任务的国家。前苏联于1971年成功发射“火星3号”(Mars-3)火星车,然而不久后,该国团队便再也没有收到来自火星的信号。
《纽约时报》则在“祝融号”着陆前几小时发布“观看指南”,并称一旦有“天问一号”的着陆直播视频,将及时发布观看链接于网站供读者参考。《纽时》做出预测时指出,登陆火星是一次艰难的行动,对于做出此类尝试的太空计划来说,结局往往都是失败的。但中国航天器于今年2月抵达火星轨道并成功绕行,这已证明,中国的太空计划在探索太阳系的顶级科研机构中处于领先地位。如果中国能够在首次试验中一次性完成绕轨飞行、降落和火星车着陆的任务,那么中国将在航天史上取得非凡的成就。
此外,《纽约时报》还绘制动画演示了“天问一号”的着陆流程,图中“祝融号”的4块“蝴蝶型”太阳能电池阵列依次展开,清晰可见。
图为中国国家航天局3月4日发布由天问一号探测器拍摄的高清火星影像图。(图片来源:中新社/中国国家航天局)
NASA高管送祝福,网民吁“毅力”“祝融”组CP
除主流媒体外,“天问一号”的“落火之旅”也在社交网络收获大量点赞和祝福。
NASA科学任务局副局长托马斯·楚比兴(Thomas Zurbuchen)就通过其个人推特(Twitter)账号第一时间送去贺电。推文写道:“祝贺中国国家航天局#天问一号团队的中国第一台火星探测车#祝融号成功登陆!我与全球科学界一道,期待着这一探火计划为人类对红色星球的了解和认知做出重要贡献。”
图为楚比兴推特截图。
2020年12月17日,楚比兴就曾祝贺中国“嫦娥五号”安全返回地球。他通过推特表示:“国际科学界祝贺嫦娥五号成功完成任务。”他补充说:“这些月球样本将有助于揭开地球-月球系统的秘密和对太阳系历史获得新的了解。”
在楚比兴祝贺“祝融号”的推文下,名叫Uzaydan的网民跟图评论。图片标题为“2021探火”,其下是“毅力号”与“祝融号”的照片,中间用一颗“心”连接。
图为推特网民评论截图。
另一位网民追评称:“也许‘毅力号’可以和‘祝融号’在火星上联姻?”
推特名为Astro Verbot Julia的网民则表示,“‘祝融号’第一次尝试‘落火’就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功,这真是太棒了!我们距离了解火星上曾存在或仍存在的生命更近了一步。”
图为推特网民评论截图。
迄今为止,NASA已成功发射三枚火星探测器,最近的一次是在2月登陆火星的“毅力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