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4月29日11时22分许,执行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任务的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现在,火箭搭载着天和号核心舱正奔向太空,奔向近地轨道。

北京《中国青年报》报道,按照规划,2021-2022年,中国将接续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实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三步”的任务目标。

北京时间4月29日11时许,中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发射空间站天和号核心舱。

此次任务是11次飞行任务中的第1次,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展开。这“第一棒”跑出后,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将紧跟其后,“接力”发射。

另据武汉《长江日报》报道,天和核心舱约50立方米,长16.6米,直径4.2米,重约22吨,比现在的国际空间站(ISS)的任何一个航段都要大。它由生活控制舱、资源舱、节点舱和一对机械臂构成,是未来宇航员驻站生活、科研工作以及对接飞船和载荷的主要舱段。

执行天和核心舱运载任务的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相对于长征五号,长五B火箭减少了二子级和级间段,是中国首型“一级半”火箭(助推器又称为“半级”),根据空间站任务要求新研制了长度20.5米、直径5.2米的中国最大的整流罩,并对全箭进行了适应性改造。长五B火箭全长约53.7米,起飞质量约849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25吨级,可满足约22吨的空间站舱段发射需求。

中国空间站将如何面向全球开放合作?

中新社报道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此前表示,今年春季中国将首先发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随后将发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完成交会对接和相关在轨关键技术验证。

今年中国两会期间,周建平重申了中国空间站面向世界开放的决心。他称,“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和空间站工程,秉持着为发展科学和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的宗旨,欢迎全球科学家参与其中。”

中国即将建成的空间站长啥样?周建平介绍道,中国空间站基本构型包括天和核心舱、梦天实验舱和问天实验舱3个舱段,每个舱均为20吨级,三舱组合体质量约66吨。空间站整体呈T字构型,核心舱居中,2个实验舱分别连接于两侧。

1998年,国际空间站发射了第一个模块。从时间上看,中国空间站的建造比国际空间站晚20多年。尽管建造时间晚了些,但“晚有晚的好处”。“我们充分利用当代的先进技术去研制,并高度重视空间站今后在轨运行的经济性效益要求。”周建平说。

对比两者的异同,周建平表示:“国际空间站和中国空间站都是长期在轨飞行、可载人的大型空间设施。从规模来看,国际空间站比中国空间站要大很多。”但中国空间站是从科学需求牵引出发,经过充分验证而确定的方案,现阶段中国空间站的规模可以满足在空间从事科学研究项目需求。

此前中国被排除在国际空间站“俱乐部”之外,未来中国空间站是否会面向全球科学家开放?对此,周建平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他介绍道,目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经和联合国外空司推进落实第一批实验项目,也和多个国家、地区的航天机构有合作的协议。

事实上,早在2018年5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便与联合国外空司面向联合国各成员国发布了合作机会公告,邀请国际科学家参与围绕中国空间站的空间科学应用,事后共收到来自27个国家的42个项目建议书。2019年6月10日至11日,项目评估选拔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确认,太空肿瘤、星云气体的光谱研究等9个项目成功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