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市教育局公布數據,今年約有7,8000名學生報考高中,其中約有6%,約4,700人沒有被任何高中錄取。
當天,至少有四位和譚心同年級的學生都挺身為自己的不幸發聲,而他們的共同結論是:「我不再相信市教育局。」因為他們都是市教育局實施普通高中抽籤入學制的受害者。幸運有學校可讀的學生,是家長有能力掏腰包付高昂學費讀天主教私立學校。
隨著時間漸晚,市教育局的白色階梯前,反而湧入越來越多的家長與學生,他們高舉著「市教育局背叛了所有學生」、「教育局摧毀我們的教育」、「抽籤制摧毀我們的未來」等標語,極力向現場媒體控訴市教育局的荒謬政策。

集會當中,有多名關注公校政策的民主黨與共和黨民選官參選人出席聲援。
民主黨紐約國會第10選區參選人莫美倫(Maud Maron)是紐約市公校政策運動的熟面孔,她的女兒就是今年遭抽籤制「荼毒」的八年級生,「她和朋友都知道抽籤的號碼,因為他們已經知道想要進去適合自己的好學校,靠的是抽籤順序,而不是他們的努力學習、學業成績,或其它領域的優異表現。」
一名公校家長因兒子體育表現優異,曾兩度拿到全紐約州第一,結果無校可讀而排在幾千名外的備取名單中,她因此在現場怒轟市教育局:「他努力做到最好了,他得到了什麼?被叫回位子等待。沒有誰家的小孩應該接受這樣的對待!沒有!」
第二學區委員達斯(Kaushik Das)直言:「如果市教育局能用抽籤選擇誰來讀高中,那我們也應該用抽籤來決定誰來『管』高中!」
布碌崙第20學區教育委員會主席拉貝拉(Vito LaBella)目前是共和黨的州參議員參選人,他指市教育局這麼做「會把家長逼走」,「因為家長不會把小孩送到他們不想讀的學校」。
「PLACE NYC」與「亞潮萌」共同創辦人朱雅婷(Yiatin Chu)則朗讀一封八年級學生的信,指出普通高中錄取採抽籤制的矛盾:「如果這個政策的目的是想阻止有人搞特權或有人是被忽視,那麼這些努力讀書考好成績的高中生應該何去何從?」
全程拿著看板站在一旁的李睿言,即將升上史岱文森高中二年級,他也曾站出來捍衛亞裔考取特殊高中的權益。
李睿言為了本該成為他學弟、學妹的學生,向紐約市府與市教育局的「大人們」喊話:「他們不只是小孩,他們是我們的未來。我想問問你們一個問題:『有多少學生選心儀學校的權利被否定了?』答案是——4,70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