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盼来了放假,一觉醒来已经是中午,叫个外卖,打开手机,观看当天的朋友圈旅游摄影大赛。
电话响了。
" 喂。妈我挺好,票不好买,十一不回去了,过年再说。"
三两句挂掉电话,想着买火车票的钱还是留着下个月朋友结婚随份子吧。再找一部标记很久没空看的电影,听一首旋律忧伤的歌,看着窗外车水马龙,又一天过去了。
留在这所巨大的城市中,孤身一人,外面的热闹喧嚣与你无关,心里的清冷孤寂说不出口。生活中没有仪式感,社交里没有存在感,还要和父母打哈哈,不敢让他们担心。
曾经有个朋友说她最不喜欢的就是放假,虽然上班忙得焦头烂额,好在能跟同事聊聊天,一到放假大家都出去玩了,自己宅在出租房里睡醒就发呆,屋里安静的连自己呼吸声都觉得刺耳,孤独的想哭。
而这一刻,想到还有好几天才能熬过只身一人的假期,孤独感尤为强烈。
奥利维娅 · 莱恩在《孤独的城市》中写道:
" 孤独是种什么样的滋味?它如同饥饿感:就像你周围的每个人都准备好了要去吃顿大餐,只有你还饿着肚子。"
在《孤独的城市》这本书里,作者奥利维娅经历了漂洋过海远赴纽约,等待她的却是爱人的退缩。失去爱情、举目无亲、没有朋友的奥利维娅,深刻地感到自己被孤独笼罩。窝在自己压抑的转租房里,漫步在秋风萧瑟的异乡街头,奥利维娅开始思考并追寻 " 孤独 " 的本质。
孤独意味着什么?倘若我们不与另一个人紧密缠绕,我们该如何生活?要是我们无法轻松地开口交谈,我们该如何与他人发生联系?科技让我们更靠近彼此,还是将我们禁锢在屏幕背后的牢笼里?
这些深陷孤独的艺术大师们,通过各自的创作方式展现 " 孤独 " 的样貌,并以艺术为 " 武器 ",化孤独为力量:一幅缺乏亲密感的油画、一份无法理解和参与的录音小说、一张戴着面具回避自我的摄影作品,或者,是无数兼具温柔和暴力的拼贴画作。
同时这本书也为我们找出治愈孤独的方法:我们身处于这个如此频繁地感受到孤寂的地方,重要的不是急于遇见某个人,而是学会与自己友好相处,始终敞开心扉,保持敏锐,充满善意的对待他人。
正因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孤独的侵扰,造成阶段性的阴郁和消沉,所以不要害怕也不要逃避,这个假期不妨认真读完《孤独的城市》,相信它能带给你许多启发。
《孤独的城市》
这位饱受赞誉的非虚构作家奥利维娅 · 莱恩的另一本新书《沿河行》,也在未读小店开放预售,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小店中查看更多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