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即将在成都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主持会议,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韩国总统文在寅将出席会议。
今年是中日韩合作20周年。20年来,三边合作机制从最初的早餐会逐渐成长为由领导人定期会晤机制引领的整体框架。今年,三国领导人间的互动涉及双边、多边层面,囊括经贸、地区热点等多个话题,更加受到本地区乃至于世界的关注。
会议前一天,文在寅、安倍晋三先后抵达中国。公开日程显示,三国领导人在成都除了举行正式会议之外,还将共同出席中日韩工商峰会、共见记者并出席三国合作20周年纪念活动。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近来关系颇为紧张的韩日两国还计划于24日下午在成都举行领导人会谈,这将是文在寅和安倍晋三继去年9月借联合国大会之机在纽约会晤之后,时隔15个月举行的首次正式会晤。
“坐下就是成功”
面向第三个十年,三方都对中日韩合作和此次会议有着很高的期待,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最初在宣布此次会议消息时指出就表示,“此次会议将着眼未来十年推动三国提升合作水平,促进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外交部副部长罗照辉19日在介绍此次会议主要内容时也把“对未来合作进行顶层设计,把握好合作方向”列在了第一位。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行前在接受中国媒体联合书面采访时表示,“希望在日中韩领导人会议上能够总结迄今以来在广泛领域中取得进展的日中韩合作,同时也希望探讨如何进一步深化在环保、老龄社会、人员交流等共同课题上的三方合作。在三国之间,存在着邻国间才有的各种各样课题,但正因为有这些课题,我们更应该利用这种机会进行坦率的讨论,从而逐步推动进程,奠定发展的基础。”
“在当前形势下三国(领导人)能够坐到一起,本身就是一种成功。”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蕴岭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由于双边因素的影响,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停办多年,于去年恢复,而今年韩日关系的紧张升级再度让很多人担心会议或再次搁浅,所以在我来看会议召开本身就是一种积极信号的释放,同时也是三国对于去年声明中保持领导人会晤不中断承诺的切实履行。”
在张蕴岭看来,当前三国合作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原来三方合作往往是中国出人出地出市场,然后利用日韩来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这一模式,现在这个结构已经基本完结,三方需要在转型期打造一种新的合作模式,否则中日韩合作可能面临逐渐松散的风险。”
作为本年度中日韩合作的轮值主席国,中国在会议的成功举办上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今年8月21日,中方主导在韩日关系最为紧张之时举行中日韩三国外长会议,为韩日外长直接沟通提供了契机。
那次会议,中方特意将地点选在了长城脚下的古北水镇,被多方认为是希望传递出一个团结的信号。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8月20日在会见韩日外长时明确表示,“三方合作要超越彼此的分歧和矛盾,致力于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共同繁荣,现在恰是我们加强合作的重要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