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議會從2011年推出參與式預算,讓民眾可以用投票的方式決定市議員辦公室基礎建設撥款走向以來,越來越多的市議員選區參與其中,而華埠和法拉盛兩區至今都未參與。但本財政年度,市議員陳倩雯終於改變主意,決定推出參與式預算。她說,議會承諾在預算過程中提供更多語言翻譯服務是促使她決定推出參與式預算的原因之一。但代表法拉盛的市議員顧雅明說他仍然堅持不加入,因為這種預算方式可能會讓老式服務團體處於不利的境遇。
參與式預算社區民眾將根據本社區的需求對市議員選區辦公室的部分預算經費的分配進行討論和投票表決,投票只需出示區內住址證明,不需要任何其他證件,11歲以上就可以參加投票。一些參與項目的市議員表示,能夠讓區內民眾、特別是不到18歲的年輕人和無身分移民都參與投票決定預算分配,是這個項目的最大優勢,也使這個項目成為民主的楷模。
吸引越來越多市議員參與
市議會自2011年推出參與式預算以來,吸引越來越多的市議員參與,2011初創時只有四個選區參加,剛剛結束的2019財政年度共有32個市議員選區超過11萬8千位市民投票,決定3900萬元的基礎建設經費如何分配給候選的社區建設項目。此外,布碌崙區長亞當斯也再次兌現他的承諾,撥發110萬元經費給布碌崙參與的市議員選區。
包括華人眾多的皇后區貝賽19選區和布碌崙日落公園地區第38選區等從一開始就是參與式預算的積極參與者,特別是日落公園往年華人居民積極投票,為一些華人關心的項目爭得經費成為美談。但在法拉盛和華埠兩大華裔聚居區,市議員顧雅明和陳倩雯一直未參加參與式預算項目。兩人之前都認為,參與式預算其實存在很多弊端,只是在媒體熱火朝天的報導中沒有顯示出來。比如前來投票的都是有時間又有興趣的人,他們並不能代表所有民眾的心聲,很多時候全民投票選出來的並不一定是區內最急需的項目。另外,組織投票需要耗費經費,而目前市議會並沒有為參與式預算活動本身的耗費提供額外補助,使市議員辦公室必須自己籌措這筆資金等。
第一場活動時間是周二晚
但今年陳倩雯做出了改變,決定在第一選區推行參與式預算。在未來幾個月內,她在區內舉行一系列活動,介紹參與式預算,討論相關的基建項目。第一場活動將與市議員利華娜合辦,時間是周二(17日)晚6點,地點是華埠顯利街31號,Henry Street Settlement。屆時將有中文和西班牙語翻譯,陳倩雯辦公室呼籲民眾積極參加。
陳倩雯表示,參與式預算需要市議員辦公室做大量的工作,這次市議會承諾提供更多的語言翻譯援助,同時她辦公室的工作人員也對參與式預算熱情很高,促使她決定一試。但法拉盛這次仍然不加入,顧雅明表示,區內很多服務多年的組織都從他的辦公室得到撥款,他對區內哪些項目和組織需要經費也很了然。實施參與式預算,會給能夠熟練運用互聯網的組織或項目帶來方便,但一些傳統的服務組織可能會因此處於不利地位,所以他仍然會採用老辦法來分配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