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抗議運動的主力很多是有著和臧東慧相似背景、來自中國大陸並受過高等教育的新移民家長。他們在這個時候走上前台並非巧合,經過了長達十幾二十年的來美國求學、找工作、申請綠卡等漫長的過渡過程,這部分華人新移民剛好在這個時間節點上站穩了腳跟,開始有餘力去關注美國的社會問題,也有足夠的自信心把自己看作美國社會變革的參與者而不是只能無奈旁觀的邊緣人。
對他們來說,以貌取人的平權法案極不公平的影響了埋頭苦讀的華人下一代的未來,而這個未來正是他們不畏辛苦留在美國打拼的最大原因。因而這場戰爭對他們來說就是關於公平與正義,這與老一代美國華人權益運動的核心並無區別。
但他們對公平和正義的理解卻與倡導「少數族裔是一家」的老一代維權者有天壤之別,資深民權律師、維權鬥士歐陽蕭安說:「我覺得這些華人新移民維權的視角很窄,他們只關心自己的孩子在努力學習參加考試之後是否能進入理想的大學,卻不關注考試本身是否能準確的測出孩子們能力,或這樣的考試是否對別的少數族裔來說是不公平的。」
這些新湧現出來的華裔新移民維權者對美國政治的影響尚處於萌芽狀態,但其潛力不可小覷。根據全國亞裔調查的數據,亞裔選民的人數已經從2001年的200萬增長到了2016年的500萬,15年中翻了一倍還多,佔到全美選民的3.7%。據該機構預測,到2025年,這一比例將增加到5%,到2044年更將增加到10%。美國國土安全部的《移民數據年冊》也顯示,自2007年至今中國移民獲得的綠卡數量穩居各國第二位,只有墨西哥能出其右。即使在當前中美關係走低的情況下,中國新移民的湧入也並未顯示出任何疲軟之態。

從草根到特粉為特朗普拉票

與中國新移民人口增長相伴的是華人對平權法案態度的明顯改變,根據全國亞裔調查的姊妹機構AAPIDATA的調查,2012年時美國有78%的華人支持平權法案在教育中的應用,到2016年這一比例幾乎被腰斬,降到41%。對美國右派來說,這種態勢似乎點燃了星星點點的希望之火。今年二月,在曼哈頓中城哈佛俱樂部舉辦的一次關於特殊高中改革的座談中,曾擔任小布什政府副助理司法部長的韓裔律師John Yoo說:「亞裔受教育程度最高、最多人經營小生意、最篤信宗教、最有創業精神,為什麼他們要投票給民主黨?我希望(特殊高中改革事件)讓更多亞裔驚醒。」
民調顯示,2018年的中期選舉亞裔選民仍然是將大部分選票投給了民主黨候選人,保守派新移民選民在選舉中還遠遠沒有唱到主角,但華人特粉看似有增無減,華裔社區的保守勢力仍處於增長之中。「華人挺特」微信網絡的創辦人王湉說,在2016年大選過後,這個網絡的成員曾一度降到5000人左右,但現在又再度回升到接近8000人,而他的目標是在2020年大選時將成員發展到兩萬人。在亞特蘭大、鳳凰城等地的「華人挺特」群也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增長。
今年春天,我應邀參加了一個華人特粉在紐約法拉盛一家卡拉OK包間裏的聚會。聚會的召集者叫譚露夕,擁有兩個碩士學位和三個正在讀書的孩子。幾十名華人陸續到場,他們大多在美國獲得過本科以上學位,其中一些曾經在2016年就為特朗普競選拉票,但更多的是新人,他們說自己曾經因為政治立場保守在紐約這個進步派城市中倍感孤獨,現在終於找到了組織。那天,包間裏的燈光夢幻般迷離,桌上擺了花生瓜子煮毛豆和果盤,人們傳遞著卡拉OK麥克風,一個接一個表達他們對特朗普的一片深情。
「我從來沒有喜愛過任何政客,但這個老頭我真是愛死他了。」一位叫顧傑森(Jason Gu)的地產業者說。顧先生說1991年來到美國時他37歲,當時的美國生龍活虎,此後卻越來越差,他眼看著福利系統無限膨脹,獎懶罰勤。他從盤子裡拿出一粒花生說:「大家想想,我們小時候花生可是只有過年時才能吃到的東西呀,為什麼我們那時候那麼窮呢?我來美國就是因為我看夠了社會主義的弊端,但現在美國卻在走中國的老路。」
「社會主義」這個詞一出口,到場的人都紛紛搖頭嘆息,開始回憶自己當年在社會主義制度下不堪回首的貧困往事,發誓決不會眼看著美國成為下一個被社會主義拖垮的危地馬拉。當我提到《排華法案》時,他們爭先恐後的提醒我,那是建立於民主黨國會議員1879年提出的《十五乘客法案》的基礎之上,而這種針對華人的法案的提出多少也是因為華裔勞工在工會組織罷工時還違反規矩,悄悄回去開工導致。「美國的文化就是白人文化,我們之所以來到美國,就是因為喜歡這種文化。」譚露夕說。
在那個聚會上,到場的華人特粉們制定了幫特朗普2020年贏得連任的策略,其中包括每個到場者說服五名身邊人投票給特朗普,以及支持包括特殊高中考試保衛戰在內的其他華人維權活動,用譚露夕的話說是「支援友軍」。事實上,這種合作早已經發生了,鐵桿特粉們經常出現在其他華人新移民維權者組織的示威遊行之中,有時他們還會打出「華人挺特」或「讓美國再度偉大」等標語。比如在四月份州參議員劉醇逸於皇后區公所主辦的特殊高中改革論壇之前,華人在區公所門前舉行的集會中,「讓美國再度偉大」的橫幅與「將政治驅逐出教育」的橫幅並排在現場。這些挺特標語常常會引起其他華人示威者的不滿,但這種不滿大多基於組織者不願得罪民主黨支持者的戰術原因,很少有人批評特粉們的理念或指責特朗普本人。
很多時候,草根維權者用不了太久就會高擎起挺特的大旗,三藩市市長候選人李愛晨就是一位。1986年17歲的李愛晨從台山移民來美,現在她是三藩市政府僱用的社工。2017年,在三藩市反大麻店的示威中首次走入公眾視線的李愛晨,去年在反大麻戰友們的鼓勵下以無黨派的身分參加了三藩市市長的特殊選舉,在九名候選人中獲得了第五名的成績,排在前四位的都是經驗豐富的政客。今年11月,市長職位將舉行正式選舉,李愛晨捲土重來,不同的是,這次她是以共和黨和特粉的身分來參選的。
在四月初於三藩市Richmond Hill區中餐館百樂門舉行的一次籌款活動中,李愛晨的支持者們一個個走上台發言,兩名華人朗誦了他們為她寫的一首長詩,題目是《讓三藩再度偉大》。一名白人對華人傳統價值觀大加讚賞,稱這是帶加州走出困境的藥方。「加州其他的人,印度人和所有其他少數族裔,都會看到華人將成為我們道德價值和經濟復甦的領路人,我們將奪回這個國家,特朗普總統指望著你們。」他說。
拿華人傳統價值觀說事可能會讓很多人迷惑,老一代的自由派華裔維權者們和如今的保守派新移民難道不都是華人傳統價值觀下成長起來的龍的傳人嗎?的確如此,但中國在過去四十年中的飛速發展卻表明,雖然華人傳統價值觀亙古不變,實現這種價值的方法卻已經出現了天壤之別。

保守派微信公號《美國華人之聲》對劉醇逸在皇后區舉辦的特殊高中改革問題論壇的報道。 微信截圖

舊金山市長候選人李愛晨籌款。

萬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