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如同“骨牌效应”,除了进口商和批发商涨价之外,也加剧餐饮业的成本压力,预料年尾将有一轮卖店潮。
虽然进口商可以涨价,食品批发商也可以跟着涨价,但餐饮批发商“新台湾食品”的代表Evie Lee表示,餐厅无法像前者那样加价,因为餐厅的价格是印在餐单上的,涨价相对来说较困难。
人们外出用餐时,可以感受到关税带来的食物成本增加。
“新台湾食品”的代表Evie Lee指出,“有餐厅保持同样的价格,但食物的份量减少,以前可能满满的,现在份量就可能没有以前多。”
另外,有些餐厅会选择加价,加价的承受者是消费者/食客。以前的特价午餐(Special Lunch)相对便宜,加价后可能要8元,当餐厅调高餐食价格后,就找不到低于4元的特价午餐了,甚至有同类餐款,售价达到12元以上。
现在有很多中国内地的移民,他们喜欢开餐馆,包括:火锅店和川菜馆。他们所使用的用料是来自中国内地的,这些蒜,辣椒类在内地本身就缺货,所以涨幅惊人,而酱油类全部跟着涨价。
除了加关税外,员工的时薪也在增加,由12元增加至13元甚或15元。有餐厅本身选择减少员工数量,节省成本。但现在美国政府又严打非法劳工,所以只能聘请有身份的工人,而有身份的工人就要付员工应有的福利和工资,令餐馆成本大增。
还有的餐饮业者跟她说,在多重压力下,没有办法做生意,准备年底要卖店。所以在今年年底,或出现卖店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