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思豪正式宣布參選總統,成為加入民主黨初選陣營的第24人。Hilary Swift/紐約時報


 

白思豪這位慣常遲到的政客,就連角逐白宮也姍姍來遲。在經過近半年的醞釀後,市長白思豪終於正式宣布參選總統,成為民主黨「熱鬧」初選的第24位參選人。

《紐約郵報》報道,市長在YouTube上發布一段3分鐘的視頻說,「我是白思豪,我正在競選總統的原因,是因為現在是時候把工人放在首位。」
開場鏡頭包括白思豪坐在其SUV多功能車上,在紐約市內各處穿梭,他打趣地說,「紐約人的好處,是無論他們喜歡你還是對你生氣,表面看起來都是一樣。」他詳細描述自己「勞工第一」(Working People First)的口號,並介紹其政策措施,包括普及學前班、帶薪病假,以及將最低工資提高到每小時15元。市第一夫人麥克雷也在視頻中亮相,並且談及她的精神健康議程,「一切都始於健康,沒有心理健康就沒有健康。」其後當畫面出現白宮背景時,白思豪就把言論轉向全國性訊息。他說,「不要在欺負者面前退縮,去面對他。作為總統,我會面對富人、巨企,在政府真正為勞動人民服務之前,我不會停下來。」他還發誓要與特朗普總統正面交鋒,「必須阻止特朗普,我之前已打敗過他一次,今次也會一樣。」
內部人士最初透露,白思豪會於5月8日的58歲生日該周內宣布全國競選活動,但最後被推遲。可是,本地政治專家無法理解是甚麼促使白思豪走出這大膽一步。紐約市立大學(CUNY)巴魯克學院的公共和國際事務學院院長伯塞爾說,「很難理解白思豪如何打這場提名戰。」在3月蒙茅斯大學的民調中,白思豪成為當時民主黨內全國23位候選人或潛在候選人中,唯一一位獲得負面評價的人,有24%人表示反對,認同的只有18%。他在「主場」紐約市的形勢更差,有76%紐約市選民不認為白思豪應參選。白思豪於2013年以「雙城記」為主題,主打收入不平等來爭取支持,成為第109任紐約市長。但是,紐約市其後不少問題,如市房屋局鉛漆醜聞、遊民激增及捐款爭議等,都令自由主義者感到失望。但從白思豪在視頻中的說法可見,他打算把自己在紐約市的最大政績,包括普及學前班和帶薪病假「全國化」。可是,紐約市長競選總統,往往都沒有好結果。追溯到1812年,時任市長克林頓(DeWitt Clinton)就是敗給了麥迪遜(James Madison);至於林賽(John Lindsay)1972年也在初選落敗,而朱利安尼(Rudy Giuliani)於2008年也以失敗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