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華裔美國總統競選人楊安澤自宣布競選總統以來,吸引了不少民眾的關注。楊安澤昨(24日)於曼哈頓中城夏茉餐廳舉辦晚餐交流活動,為自己的競選籌款造勢,吸引了近百名民眾到場聆聽。楊安澤在演講中再次陳述了對於未來高科技將為美國民眾帶來失業危機的預測及自己的施政理念,直言自己是「唯一說出美國經濟真相的候選人」。未來兩周將赴對於美國總統大選之觀眾的愛荷華州和新罕布什爾州造勢,希望盡可能地吸納當地選民的選票。
1975年生於美國紐約州的楊安澤,最初於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主修經濟及政治系,後就讀於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畢業後的楊安澤本在大型律師事務所工作5個月後,發現並不喜歡這一職業,他毅然離開當時所在的律師行,先後成立了「曼哈頓培訓」(Manhattan Prep)及「美國創業」(Venture for America)兩家機構,通過個人捐款及向外募款的方式,提供獎助金和訓練課程指導年輕人創業,在7年內於15個城市創造了數千個工作機會,他的成績也受到了時任總統的奧巴馬的肯定。
楊安澤說,因為競選他到訪了此前從未去過的密西西比、密歇根、路易斯安那等州份,看到了科技浪潮對於當地製造業的衝擊。他坦言,科技的發展及人工智能的興起將奪走更多技術含量較低的製造業的工作機會,「發生在製造業僱員身上的事情未來也將發生在零售業者、貨車司機、快餐業者的身上,最後蔓延到整個經濟。」他表示,特朗普政府將美國民眾失業的原因歸咎於外來移民,而實際上罪魁禍首是科技與人工智能。
首位亞裔總統參選人
為此,楊安澤祭出「全民基本收入補助制度(universal basic income)」的理念,稱將每月給每一位18至64歲的美國人發放1000美元的「自由紅利(Freedom Dividend)」。他解釋稱,當民眾手中有了多餘的資源,社會會更穩定,人們不會再將自己過得不好的原因歸咎於他人,同時也更願意承擔諸如創業之類的風險。此外,當人們手中可支配收入增加時,人們消費意願更加強烈,消費刺激產生的新就業機會將抵消被人工智能取代而消失的工作機會。
楊安澤毫不避諱自己作為首次競選總統的亞裔政治新人,面臨著許多人的質疑。但他認為自己「名不見經傳」是硬幣的兩面。他表示,自己在未來兩周將重點在關鍵州愛荷華州和新罕布什爾州進行造勢,「我們來做一個算數,現在大約有20個競選者,如果愛荷華有20萬人投票,我只需要獲得3萬票就能成為前三名。」楊安澤說,在愛荷華及新罕布什爾州,亞裔競選者的面孔並不多見,如果他能夠動員3萬人為他投票,屆時將會吸引各大媒體的目光,為人們帶來「驚喜」,對於未來競選將創造更多優勢。
楊安澤表示,在美國,政界與亞裔之間處於「互不關心」的冷漠狀態,這與亞裔投票不團結、投票率低、捐款金額低以及集中在紐約州、加州這樣的對大選情勢不起關鍵作用的州份等因素有關。如果亞裔不迅速扭轉這一現狀,未來很可能成為失業者發洩怒火的「替罪羊」。而如果他想要順利進入民主黨候選人電視辯論,需要在提高民調支持率、增加支持者和籌款上下功夫。楊安澤說,「特朗普曾經說他等不及要會一會那些競選者,除非是半路殺出的程咬金。我想我就是那個程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