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白宮當地時間17日宣佈,正式啓動退出萬國郵政聯盟程序。
在一份聲明中,白宮方面透露,美國國務院將向萬國郵政聯盟發函通知美國的決定,未來一年內,美國將在萬國郵政聯盟內部就新規則進行雙邊或多邊談判;如不能達成協議,美國將退出萬國郵政聯盟。相關學者與企業人士對《環球時報》表示,美國此舉或將對部分長期走廉價路線的中國跨境電商造成衝擊,同時給美國消費者和郵政行業帶來負面影響。
又覺得被佔便宜
萬國郵政聯盟是協調成員國之間郵務政策的聯合國專門機構。根據該機構協議,目前從發展中國家發往美國,重量低於4.4磅(2千克)的小型郵件包裹將享受優惠價格,即“終端費”。白宮兩名高級官員17日稱,此番美國“退羣”的原因正是認爲當前的“終端費”政策對美國不公平,中國等國可以在該組織框架下向美國以較低費率郵寄包裹,“佔美國便宜”。
美國《國會山報》17日援引一位美國政府官員的話稱,當下的國際運費差每年爲美國造成3億美元的損失,此外,低廉的郵費也使得大量外國商品廉價涌入美國,比美國本土賣家更具市場優勢。而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來自中國的包裹目前已佔據美國郵寄包裹總量的60%,其中大部分爲服裝、家用電器和電子消費品。
報道稱,與萬國郵聯的協議長期以來經常遭到美國小企業、亞馬遜等大零售商和UPS等物流企業的抱怨,因爲美國國內的運費價格可能比從中國運往美國的價格貴上4倍。“從中國向美國運送4.4磅的包裹,價格大約爲5美元;而美國公司把類似的包裹從洛杉磯運送到紐約卻需要支付2倍到4倍的費用,而如果寄往中國,價格則更是要貴上許多。”
想自行設定費率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白宮高級官員宣佈美國國務院上述舉措時稱,美國將繼續追求對海外郵寄至美國的包裹自設費率。美國總統川普今年8月發佈一份備忘錄,指示美國國務院在9月於埃塞俄比亞舉行的萬國郵政聯盟會議上重新協商發展中國家享受的運費折扣。他當時告誡稱,如果談判未能帶來重大改革,美國可能決定自行設定費率。在那次會議上,萬國郵政聯盟的代表同意起草更新內部體系的方案,但是表示在2020年的下次會議前不會提交。
《紐約時報》稱,2016年,萬國郵政聯盟曾修改協議,使中國出口到美國商品的運費有所提高。但美國方面並不買賬,認爲這些改變不足以應對中國網上包郵商品的衝擊。《華盛頓郵報》援引美國郵政的數據顯示,2011年至2012年,從中國發往美國的小包裹猛增182%。
分析認爲,美國“退羣”的舉動將可能導致包括中國在內的依賴萬國郵聯的中小跨境電商成本上升,進而競爭力下降,而中國的EMS快遞和郵政國際小包業務也將受到相應影響。eBay、亞馬遜等平臺上自發貨的小賣家恐怕不得不轉向非美國跨境市場,或調整原有渠道策略,比如轉向海外倉。
中美皆會受影響
夏磊是一名主做美國市場的跨境電商從業者,他18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自己所在的電商微信羣中已開始瀰漫“擔憂氣氛”,因爲目前中國大部分中小電商賣家主要採用向歐美直郵的方式銷售,萬國郵聯所提供的低成本通道使得中國賣家比美國商家更具價格優勢。未來一旦郵費拉平,部分中國產品恐因質量差距喪失競爭力。未來中國電商可選的對策之一是採取國內快遞公司包機專線,這將有望部分降低成本。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國友認爲,受到影響的將主要是長期走廉價路線、產品完全無競爭力的電商。他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對於大部分中國電商來說,其實每一單中的“郵費補貼”並不是太大,如果有必要,未來可以通過各種變通方式予以消化。“美國現在每年對所有發展中國家的郵政補貼一共是3億美元,這其中不是所有都流向電商領域,更非全部‘補貼’中國生產者,所以平均到中國電商每一單的成本其實並不如想象中那麼高昂。”
“事實上,美國‘補貼’的不是中國電商,而是本國的消費者和中間商”,宋國友表示,一旦費率上漲,美國底層民衆只能選擇轉移到其他渠道消費或忍受價格更高的跨境電商直郵產品。此外,短期內,美國國內郵政行業也可能面臨業務量減少、行業工作人員收入下滑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