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府5年前雄心勃勃地推出廚餘回收計劃,竟然被紐約人不屑一顧。由於多年以來也未能收集到足夠的餐桌和廚房垃圾、腐肉爛菜,以及庭園掃走的落葉枯枝,令有機廢料回收工作一直裹足不前。
NBC紐約報道,市長白思豪於5年前推出試點計劃,希望紐約市可以收集到數以十萬噸廚餘及庭園垃圾,並轉化作為堆肥、燃氣或生產電力。
可惜的是,由於參與人數不及預期,令擴張計劃已被擱置。去年市府只收集了1萬3000噸廢料,並發現目前自願參與計劃的350萬人之中,只分開處理約一成的潛在廢料。
負責處理布碌崙區內幾棟公寓樓垃圾筒及回收箱的阿里扎說,「老實說,我認為這是完全是浪費時間。有些人會使用回收箱,但大多數人只是把所有垃圾混在一起丟掉。」
有居民表示,市府每星期只派人一次來回收廢料,導致住所附近有嚴重的臭味及老鼠問題,「要清潔局工人先展開工作,我才會使用那個棕色回收箱。」
按照白思豪的目標,是希望居民和企業能夠把有機垃圾分開處理,於2030年達到零丟棄的目標。目前有約1/3的垃圾也是有機廢料,也是溫室氣體的主要元兇。
由於參與回收廚餘及廢料的市民不足,變相增加了清潔局的回收成本,而且要打造昂貴的基礎設施將廢物堆肥或產生能源,變得不符合成本效益。
市清潔局長加西亞上周表示,目前仍致力於把回收計劃擴展至全市850萬人,但眼前首要重點是提高該系統的效率。
預算監督組織估計,收集有機物的成本是收集普通垃圾的五倍之多。「公民預算委員會」城市研究主任甘帕莉指出,有機廢料的每噸回收成本高達1700元,相比普通垃圾則為291元,導致每年增加1億7700萬元至2億5100萬元的成本。
衛生官員採取不同做法,希望鼓勵居民參加回收計劃,包括在回收箱貼上感謝信。此外,市府也在著力解決氣味問題。
儘管遭遇挫折,但白思豪政府仍然自豪地說,計及企業常用的私人回收商,紐約市去年的有機物年產量增加到約4萬噸,並且預計將可以每年生產100萬噸有機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