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受美元指数走强影响 年内对美元汇率跌破7概率较小
近期,人民币汇率持续下行,年中节点以“八连降”收官,期间累计跌去1931个基点,下调幅度超3%,贬值速度增快。分析认为,此轮贬值主要受美元指数的走高的影响;展望未来,考虑美元指数还将保持强势,年内人民币对美元仍然有贬值压力,不过,持续大幅贬值的可能性不大。
【侨报综合报道】在2018年上半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6月2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下调206个基点,报6.6166,年中节点以“八连降”收官,期间累计跌去1931个基点,下调幅度超3%,贬值速度增快。7月2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调升9个基点,报6.6157,终结八日连贬。
贸易摩擦加剧引发汇市波动
综合中新社、上海《国际金融报》、《上海证券报》报道,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好似一条在尾部略显陡峭的抛物线:从年初至4月20日前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走高,涨幅达3.5%左右;紧接至6月中,人民币汇率缓慢下行,贬值超1000个基点;再往后到年中,人民币汇率的下行态势更加迅速并已全部回吐年内涨幅。
对于人民币近期的不断贬值,海通证券分析师姜超指出,二季度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虽然贬值,但对一篮子货币依然是升值的,说明人民币对美元走弱的主要原因是美元指数的走高。今年以来美元指数走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美国经济在减税的刺激下持续回升,而欧元区和日本去年的强势复苏在今年则开始转弱。在经济表现分化的基础上,美国通胀预期持续升温,而欧洲经济还受到政治风险的扰动,导致美、欧的货币政策倾向也出现差异。美欧、美日的10年期国债利差,较今年初分别扩大了60个和50个基点,美元资产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也推升美元走高。
当地时间13日,美联储宣布上调联邦基金利率25个基点,至1.75%至2.00%。这是美联储今年以来第二次加息,也是2015年底以来第七次加息。
而贸易摩擦的加剧则成为引发汇市波动又一大因素。招商银行外汇首席分析师李刘阳表示,今年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乃至全球贸易争端的激烈程度远超往年。因此,在今年汇率市场的风险定价中,贸易摩擦成为了一个异军突起的重要影响因素。整个贸易谈判过程相当反复,进出口企业的信心也随着贸易战的形势变化而波动。在6月15日美方公布500亿美元关税征收清单之后,境内人民币汇率预期显著恶化,这带动了一波贬值行情。
此外,近期大陆央行宣布从2018年7月5日起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大约释放流动性资金7000亿元人民币,有分析认为,降准对人民币价值回归行情带来一定的压力。
人民币对美元仍然有贬值压力
有分析指出,考虑到今年欧洲面临的风险要大于美国,且经济上美强欧弱,美元指数还将保持强势;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中美贸易摩擦的潜在威胁,货币政策宽松加码,年内人民币对美元仍然有贬值压力。不过,人民币持续大幅贬值的可能性不大。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认为,展望2018年下半年,中国进一步推动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可能性小、外汇需求进一步趋于稳定,同时美元指数将维持强势,高点可能在100左右。
基于对上述问题的判断,谢亚轩预计,2018年下半年美元指数处于90至100的条件下,人民币汇率在6.25至6.75的区间内波动。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明表示,若美元指数未来能稳定在95上下、美元对新兴市场国家货币的升值过程基本结束、全球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已触底等情况发生,那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就难以出现显著下跌,有望稳定在6.7上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今年内跌破7的概率,目前看来依然较小。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表示,考虑到近期的贬值,当前人民币有效汇率事实上已经贴近均衡汇率,高估压力得到有效释放。从良好的经济基本面来看,盈利持续改善促使生产活动保持旺盛,民间投资持续上升。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和金融部门杠杆率双双下行,影子银行规模明显萎缩,系统性风险从源头上得到有效抑制,为人民币有效汇率稳中有升奠定内生基础。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分析,下半年市场需要适应人民币汇率双向宽幅波动的常态化,基本面不支持人民币汇率持续单边升值或者贬值。相比之下,美元走强趋势或告一段落。章俊预计,三季度美国经济增长动能可能会有所减弱,导致美元资产回报率下降,届时资本会重新流出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