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華人說,如果霍楚當選,說明「她整合民主黨內各派的能力不那麼弱」;有人說,這是因為「選民投黨不投人」;有人說,「紐約已經不適合有常識的人居住了,還是『用腳投票』吧」;還有人要堅持在紐約市繼續為保守理念戰鬥。
霍楚和李修頓感謝選民和支持者

「我今天想直接對紐約人說:你們發出的聲音響亮而清晰:你們讓我成為紐約州第一個人民選出來的女州長!」這位下屆州長霍楚在曼哈頓下城的慶功會上說。
「我在這裡不是創造歷史的,我是來做出改變的。」她說,「因為你們所有人保持進步,打破障礙,打破天花板,讓紐約人成就偉大。」
霍楚承諾,她將以「力量」與「慈悲」來領導紐約州,而不是「憤怒」和「恐懼」。
在霍楚慶功會上的付姓華人夫婦顯得非常興奮。他們對大紀元表示,他們對霍楚一年多的表現很滿意。
「我們支持霍楚,因為覺得她做的很好,尤其在建設路燈、鋪路等基礎建設上。」Cindy Fu說,夫婦倆表示,他們對在美國的生活很滿意,孩子也都上了好大學,可以說實現了美國夢。

李修頓在晚間12點時還沒有承認失敗,因為還有很多選票沒有數出來。他在自己的大本營感謝了支持者,並自信在計算剩餘的選票中他和霍楚的比分會更加接近。
很多華人選民對霍楚當選表示失望
和今年的大多數民調顯示的一致,華人選民最關心的就是紐約的治安問題。所以共和黨候選人李修頓的「撤銷無現金保釋法」和「開除曼哈頓地區檢察官白艾榮(Alvin Bragg)」等重點打擊街頭犯罪、嚴厲懲治罪犯的立場深得華人選民心意,導致很多註冊的民主黨選民也投了李修頓的票。他們對今天的結果是極為失望的。
華裔選民、亞潮萌主席朱雅婷說,目前的社會治安惡化已經「改變了我和很多朋友們在紐約市的生活方式和習慣」。
「我坐地鐵或者走在街上的時候會更小心,更警覺⋯⋯所以社會治安對我很重要。這是最重要的一點。」她說。「民主黨拒絕改變保釋法,這是一件大事情。」
朱雅婷對霍楚的勝利很無語,她認為這是因為很多選民不關心選舉,不去投票;或者只認識做廣告的那些政客導致。她認為,霍楚的當選會使紐約「變得更糟」。
「唉,霍楚當選,我們今後在教育上會面臨很多困難的。」她說,「我非常擔心,因為她跟社會主義者、民主黨那些極左的人站在一起,他們認為政治上什麼都有代價,就是誰支持你你要替他們做事的,我害怕她欠美國民主社會主義黨(DSA)的,所以情況會越來越糟的,會越來越糟的,我需要改變我的生活,我得保護我的家庭免遭城市衰敗的影響。」
紐約居民聯盟聯合創始人、共和黨選民凌飛也表示,霍楚任州長會讓紐約「走向深淵」。
「我們給了民主黨足夠長的時間,但是他們堅決不承認是保釋法導致了社會治安的惡化,他們走的太遠了,已經不能讓華人在這裡安居樂業了。」他說,「霍楚贏了,紐約人如果這樣不用『手』投票的話,那麼我們這些人只能用『腳』投票了。因為紐約在這麼混亂的情況下,她仍然贏了,那麼只能說明這裡已經不太適合我們這些堅持『常識』和『保守』理念的人生活了,我相信,霍楚上臺一定會讓紐約走向更深的深淵。」
不過,他也希望,這個結果會讓華人深刻地認識到選舉對於個人生活的重大意義,今後也能激發起他們投票的熱情,以繼續幫助紐約。
「華人中很多是因為民主黨給福利的緣故喜歡投民主黨,但是雖然有福利,你也要有命花,社會治安這麼差。有華人甚至說:要活命就投李修頓——現在的民主黨已經不是過去的民主黨了。」凌飛說,雖然霍楚一直稱自己為「溫和民主黨」,但是從她簽署的幾個極左法案來看,「她已經不溫和了」。
另外,紐約同源會創會會長、曼哈頓研究所研究員陳慧華表示,霍楚勝利是因為多數選民「選黨不選人」。
「我投票是根據候選人,而不是根據黨派。」她說,「但是很多人沒有這樣思考,他們不看候選人的實際情況,他們說:我一輩子都是民主黨,那就選民主黨。這很不好。投票意味著思考,意味著你不被別人操控,你要看誰對你、你的社區還有對你的州好才投票。」
資深民主黨選舉專家、紐約小房東組織創始人何德鄰對本報表示,霍楚勝利「沒什麼稀奇」,因為紐約本來就是民主黨的大本營。
「在最近幾天的媒體和民調都說共和黨能贏的情況下,霍楚居然贏了,也說明她在黨內整合各種派別的能力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弱。」他說,「而且她是北方人,沒有在南方待過,她還能贏,說明民主黨在紐約州真是根深蒂固。」
金兌錫擊敗廖安怡 成功連任紐約州眾議員
今年選舉委員會對郵寄選票(不在籍選票,Absentee ballots)提早計票,郵寄選票的票數,已計算到選舉日當晚的開票當中,不再等到現場投票開票後才計票,也就是選舉日當晚的票數是最終的票數。

選舉日當天,有超過100名華人護理員從紐約市的四面八方來到法拉盛,為金兌錫當助選義工,她們有的從布碌崙、有的從曼哈頓,坐地鐵幾個小時來到法拉盛的投票站外,派發金兌錫的競選宣傳單張。護理員吳女士和凌女士說:「他(金兌錫)幫我們,所以我們幫他。」
金兌錫2012年當選紐約州第40選區州眾議員,他是州議會第一位韓裔議員,他是州眾議會老年委員會主席、州議會多數會議副主席。他反對護理員24小時工作制,追責前州長庫默在疫情初期的養老院政策及隱瞞真實的死亡人數的責任。
第40選區包括法拉盛、白石鎮和奧本岱爾(Albandale)。
聯邦參議員舒默和孟昭文等多位紐約市的民主黨國會議員以大比數領先對手,輕鬆贏得連任。
紐約州聯邦參議員舒默(Chuck Schumer)11月8日輕鬆擊敗共和黨對手Joe Pinion,成功連任,將展開他的第五個任期,但截稿前未知他是否能保住聯邦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的位置。
皇后區第五選區民主黨國會議員Gregory Meeks在開票到62%的時候,得票率75.2%,得票9.7萬票,大比數超過共和黨對手Paul King的3.2萬票,成功連任
皇后區第六選區民主黨華裔國會議員孟昭文(Grace Meng)輕鬆贏得連任。在開票到70%的時候,孟昭文得票近8萬,得票率63.3%;共和黨對手Thomas Zmich得4.6萬多票,得票率36.7%。
選區跨布碌崙和皇后區的第七選區民主黨國會議員維樂貴茲(Nydia Velazquez),遙遙領先對手。在開票到八成的時候,維樂貴茲得票11萬多票,共和黨對手Juan Pagan得票2.7萬多票,維樂貴茲成功連任。
布碌崙第八選區民主黨國會議員、民主黨眾議員核心小組主席Hakeem Jeffries,在開票到近96%的時候,領先共和黨對手達什夫斯基(Yuri Dashevsky)有5萬多票,成功連任。
布碌崙第九選區民主黨國會議員Yvette Clarke,在開票到近96%的時候,領先對手8萬多票,成功連任。
第12選區民主黨國會議員納德勒(Jerry Nadler),在開票到近87%的時候,他領先共和黨對手Michael Zumbluskas14萬多票,成功連任。他在國會選區重劃後,由國會第10選區改在第12選區競選連任,並在初選時戰勝現任第12選區民主黨國會議員馬隆妮(Carolyn Maloney)。
皇后區第14選區國會議員歐凱秀(Alexandria Ocasio-Cortez),輕鬆戰勝共和黨對手Tina Forte連任。
布朗士第15選區民主黨國會議員Ritchie Torres戰勝共和黨對手Stylo Sapaskis,成功連任。
選區跨布朗士和威徹斯特縣的第16選區民主黨國會議員Jamaal Bowman,在開票到九成的時候,他得票9萬多,得票率超過6成,戰勝共和黨對手Miriam Flisser連任。
紐約州總檢察長選舉 詹樂霞宣布勝選
競選連任的詹樂霞,與共和黨對手麥克·亨利(Michael Henry)之間展開角逐。麥克‧亨利是律師,沒有從政經驗。
詹樂霞是在NBC新聞和MSNBC預測她將戰勝共和黨挑戰者麥克·亨利之後,宣布勝選的。
詹樂霞在推特上發表勝選感言說:「紐約,擔任你的州總檢察長是我一生的榮幸,我為你們再次選擇我再任四年而自豪。」
詹樂霞先後擔任過紐約州總檢察長辦公室布碌崙地區辦公室的負責人、布碌崙第35區市議員,2013年她當選紐約市公益維護人,2018年當選紐約州總檢察長,是紐約第一位當選的女性州總檢察長,也是第一位擔任州級職位的有色人種女性。
詹樂霞起訴川普和他的家族,並調查前州長庫默(Andrew Cuomo)性侵案並發布重磅報告,導致庫默下台。
83歲史塔文斯基 擊敗孫輩對手 連任紐約州參議員
根據紐約市選舉委員會公布的投票情況,第11選區的投票率非常高,選區內有超過6萬選民投票。
在開票到94.26%時,史塔文斯基得票3萬4202票,得票率55.79%;她的對手富特得票2萬7073票,得票率44.16%,史塔文斯基超過對手7,100多票。
史塔文斯基在晚上10點發表勝選感言說,感謝社區再次選擇了她,社區希望有一個強有力、經驗豐富的倡導者站在他們一邊,她期待繼續捍衛這個地區、紐約市和紐約州每一個人的基本權利。
在選區重劃後,史塔文斯基競選連任州參議會第11選區參議員,該選區包括法拉盛、大學點、 白石鎮、貝賽、道格拉斯頓-小頸、Hollis和Bellerose的部分地區。
史塔文斯基於1999年任該職,她也是第一位擔任州參議會高等教育委員會主席的女性。紐約州參議員的任期為兩年,沒有任期限制。
共和黨候選人富特20多歲,他首次參選便獲得這個成績,雖敗猶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