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會選區重劃於5月中旬落實後,備受關注莫過於紐約第10國會選區,由於選區範圍涵括了曼哈頓及布碌崙,吸引了很多老雀及新秀趁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躍躍欲試,截至6月10日提交聯署最後日期,選舉局宣布至今共有15人參選該區國會議員,其中包括華人熊焱、牛毓琳、李江華及韓裔金伊莉沙伯(Elizabeth Kim),有人形容這個選區今年初選比馬戲班還要熱閙。
新的第10國會選區包括曼哈頓上西城,大部份華埠、金融區、翠比卡,布碌崙的日落公園、公園坡、展望公園及紅鉤區等。這是自1972年以來最大改動的一次國會選區重劃,而且是根據人口變動而劃成一個新選區,沒有任何人在挑戰有利的在位者,令這個選區一時間吸引了很多有對從政有興趣的人。
除了是個新選區外,由於涵括的地區也相當複雜,促使參選活動充滿趣味,如前市長白思豪住在公園坡,他衝著市長的餘威率先宣布參選,也因為地區包括同志的西村區,非裔同性戀者州議員Mondaire Jones參選,還有第二選區市議員利華娜(Carlina Rivera),前市主計長何夫曼(Elizabeth Holtzma)、去年參選華埠市議員的律師莫美倫(Maud Maron)、猶太裔年青商人Brian Robinson、印裔醫生Ashmi Sheth、曾參選布碌崙區的文雅麗(Jo Anne Simon),因彈核特朗普總統而成為著名律師Dan Goldman等等,每個人都獨當一面,成績斐然,有參選人在短短半個月已籌款高達數十萬,估計在8月23日初選前,廣告之多令選民眼花繚亂。
6月10日提交聯署後,至6月13日選舉局宣布目前參選者之間沒有互相挑戰,若選舉局查核聯署沒有有犯規,預料15人均出線參選。
由於華埠及日落公園的華人集中地難得被劃在同一選區,3位華人參選人均表示「這是一次千載難逢的開放機會」(once in a life time),其中正在競選州參議員的眾議員牛毓琳馬上放棄州選舉而加入已經相當熱鬧的第10區國會選舉,若華人團結投票,22%選民力量起關鍵作用。
新選區中,白人人口佔50%,亞裔佔22%,西裔佔18%,非裔佔5%,這也說明了為甚麼會有4位亞裔1位印裔參選,在白人人口中,分成進步、温和及保守三派瓜分了不同選票,而亞裔選區的華埠及日落公園顯然是温和偏向保守的選民,那22%的選民集中且十分關鍵,估計在不久後,陸續有參選人向華人社區拉票。
由於這次參選人多得令人眼花繚亂,根據最新民調,目前以前市長白思豪及州議員牛毓琳的排名及人氣高踞第一及第二,但這沒有令其他參選人氣餒,因為兩人都以極端進步(far left)見稱,兩人在分散中老年及年青的進步選民,其他人樂見這現象,分散了進步選民的票數。
由於聯邦選舉不會採用兩年前的排序選擇(Rank Choice),也因為選區重劃把初選推遲至8月23日,因此這次初選無論票數如何都不會複選,那怕是數票之差,都會誕生一位新國會議員,現在已兩名共和黨參選人Benine Hamdan和 Michael Ragusa參加11月大選,但因兩人名氣不強,所以8月23日國會選區初選會是定江山的選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