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吃緊,曾親赴伊拉克戰場近一年的退役隨軍牧師熊焱,9日(周三)將以基督教牧師的身分遠赴烏克蘭,為戰爭中的軍人、受到身心傷害的百姓及數百萬流離失所的難民禱告;與他同行的還有兩位紐約的華裔媒體人以及一位來自倫敦的華人教授,熊焱說此行是「受到上帝感召」,並不擔驚受怕,其中的一位自媒體人張傑克也表示心情平復,願為「神聖新聞而戰」。
美國陸軍退役軍牧、現紐約州國會眾議員第十選區參選人熊焱、紐約的自媒體人張傑克、紀錄片製作人洋洋及一位來自倫敦的華人教授暨國際宣教士,9日將從紐約飛往波蘭華沙,然後由當地通曉俄語及烏克蘭語的向導陪同,從華沙經由陸路至波瀾與烏克蘭邊界,再依據當地的形勢行事。
張傑克已經備好頭盔、急救包、輕如50克的最新型防彈衣;熊焱則表示不戴匕首、槍支也不穿防彈衣,僅帶上「證件與愛」,以純粹的神職人員身分告慰眾人。
熊焱1994年加入陸軍,服役27年後於2021年9月退役,2004年至2005年間,他曾隨同美軍親赴伊拉克戰場,是巴格達軍旅中唯一的一位華裔軍牧,經歷過真實的戰場生活,熊焱說戰爭固然可怕,但就算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人還是人」,世界上最危險的環境也最需要禱告,願為戰爭中各方軍人及其家屬、一切受到身心創害的人禱告。
在伊拉克戰場,每到凌晨3時、執行任務的分隊臨行前,熊焱總會按住每位士兵的肩膀、握住他們的雙手、直視他們的雙眼,為他們祈福禱告,當士兵說感謝,他們真的不再那麼不安恐懼時,熊焱曾覺得也許是出自他們的禮節,但那一年年底,當他作為領隊,在凌晨通過敵人的封鎖線,為孤兒院及養老院送去聖誕禮,臨行前接收來自其他隨軍牧師的禱告時,他才發現自己雖未曾有恐懼,但忐忑和不安卻真的為禱告所撫平,「原來在特殊的環境與特定的場合,禱告真的有內在力量」。
「911以後,戰爭已無所謂前線後線」熊焱說,「街道、大飯廳,也可能隨時被炮火轟飛」,深處戰爭的各方人士,都需要安慰、幫助與鼓勵,這也是他決定前往烏克蘭的理由,七名子女雖然不捨擔憂,卻也支持,他自己也不擔驚受怕,心境坦然。
張傑克原在法拉盛緬街經營一家電腦維修店、一家旅行社和信箱租賃業務,但新冠疫情以來,店裡的生意遭到重擊,從挤挤攘攘到門可羅雀,賦閒在家平常就熱愛新聞的他,乾脆背起包、拿起手機,投身自媒體與直播行業,2020年3月22日紐約州頒布居家令宣布「封城」,他在空無一人的街頭梭巡,深入災情嚴重腹地而一戰告捷,在Youtube已有1萬5000名追隨者。
網路流傳的「兩名烏克蘭孩童向士兵敬禮」的照片雖被證實為舊圖,但張傑克受到照片的指引與啓發,也想去現場用鏡頭捕捉真實與焦灼的戰況,挖掘廢墟中殘存的真相,「我雖然非科班出身,但就是喜歡這些,一門心思為了新聞」。
來美國以前,張傑克曾在中國的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就讀,得過現代五項全能冠軍,尤其擅長射擊與長跑,此次前往烏克蘭,軍校背景的他表示心情平和,除了備妥的個人防禦及急救用品外,為實時捕捉戰事,他還帶了幾個長焦鏡頭與運動相機,有人問相機如此昂貴,怕不怕?他答「連命都不怕,還怕相機?」,太太雖然擔心,但「有涵養」,也知道他的「執著」。
不像熊焱在伊拉克時有美軍團隊及完備的信息系統作為支持,此番四位華人親赴烏克蘭,可謂「形單影隻」,但熊焱說,「凡是信愛與和平的人,都在我們的後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