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疫情以來,仇恨亞裔事件在全市激增,然而,對於如何打擊仇恨犯罪及相關的保釋法改革、新建遊民所等議題,進步派、自由派的新生代亞裔議員及團體組織,與趨於中間或保守派的傳統亞裔及華人社區、商會、機構間卻未能達成一致,二者的政治訴求、意識形態及文化背景割裂,難以以亞裔族群之名形成利益共同體,圍攏在同一股政治力量下。
因應激增的仇視亞裔犯罪,傳統亞裔及華人社區組織、商會、以及社區中的長者及新移民等,都要求更嚴厲的執法及刑事問責制度,呼籲在街道部署更多巡警,敦促議員廢除或修改寬宥輕罪罪犯的保釋新法,採取實際行動而非空談。
歷史最悠久的華人社區組織之一、紐約中華公所前主席于金山表示,亞裔活在恐懼之中,亞裔女性及長者都在付出代價,市長亞當斯(Eric Adams)應增派更多制服警員、推動州議會修改保釋法,「我們不在乎你們所謂的『社會實驗』,我們需要讓社區重回安全」
另一方面,根據紐約時報報導,五位新生代亞裔議員在去年的市議會選舉中獲勝,2020年的州議會選舉也首次見證兩位南亞裔議員當選,亞裔的政治參與度及代表性都在顯著增加,但大多數議員屬進步及自由派,他們的政治訴求與傳統亞裔社群或多或少存在割裂,反對部署更多警察,支持更柔性、修復式的司法體系及政策,主張通過改善針對遊民及精神疾病的服務從而使社區更安全。
新當選的皇后區韓裔市議員黃茱莉(Julie Won,音譯)就曾表示,最近的暴力行為表明更多的警察及更嚴厲的執法並不能解決問題,「遇害後把罪犯關起來,真的有幫助嗎?還是說,預防何長期解決導致暴力犯罪的原因更有意義?」。
華裔州參議員劉醇逸也表示,犯罪率上升及保釋新法二者之間並沒有據實的聯繫,要求改革保釋法只能說明仇亞襲擊正在震動亞裔社區,「當民眾害怕時,會因需要得到保護及應對方針而做出可能草率的結論」。
為解決仇亞犯罪及歧視問題,市長亞當斯與亞裔社區領袖、議員、組織機構等已召開數次會議,最近一次於上月28日舉辦的圓桌會議,不少與會者觀察到,亞裔不同群體及組織間對於治理犯罪的分歧顯而易見,中間及保守派領袖,更親和市長「溫和派」的身份以及誓言將嚴厲打擊犯罪的作派。
亞美聯盟(Asian American Federation)行政總監、韓裔姚久安(Jo-Ann Yoo)表示,亞裔社區有一半民眾不信任警察,但另一半的民眾則希望每位亞裔都能由警察保護;華策會總裁及首席執行官何永康表示,亞裔社區進入了參政的成熟階段,對於州府、市府政策有自己的看法,一些時候,亞裔社區內部的看法並不一致,也並不同意亞裔民意代表們的立場。
民主黨治下的保釋新法及寬鬆的執法,也使得更多亞裔投向了共和黨,剛剛在3月初結束的紐約州共和黨代表大會,首次成立了「紐約共和黨亞裔決策委員會」(NYGOP Asian Caucus);曾代表共和黨競選州參議員的鄭永佳表示,亞裔應該加入共和黨,因為在治理犯罪方面,共和黨不支持保釋金改革,希望收緊保釋制度,給法官更大的自由裁量權,同時也將增加警局資金;「這些都是我們亞裔社區一直支持的基本價值」。
但無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進步派還是保守派,都支持將亞裔歷史納入教科書,加強身分文化的教育與宣導,從而減少亞裔「他者」的身分、對於亞裔的刻板印象及隱性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