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平會計劃在法拉盛建家庭式遊民收容所,社區去年12月才得知此事,他們強烈不滿信息不透明。然而,市遊民局(DHS)及該計劃的運營商城市資源研究所(URI)在11月已召開公聽會,社區竟無人知曉。當時該計劃的合約就已擬定為44年,並非亞平會在12月所說的30年。亞平會對此回應,30年是該項目的基本標準,最終合約期限由DHS和URI決定。
根據本報記者獲得的一份議程日曆,去年11月16日,DHS和URI就法拉盛收容所計劃召開公聽會。其中寫道,「有孩子的遊民家庭收容所設施(Shelter Facility for Homeless Families with Children)將位於39大道133-04號,合約應該從2021年12月1日至2065年6月30日,沒有續約的選擇。合約金額應該是4億4010萬9558元。」
然而,亞平會在去年12月10日於官網發佈關於該計劃的信息,其中提到該計劃的期限為30年。亞平會共同行政總監孫慧君也在12月的記者會和社區會議上表示,合約是30年。
亞平會項目經理馮菁雲於1月23日對此回應,當時之所以宣稱30年合約,是因為合約還沒有完成,仍在最後商議部分。該收容所計劃是一個30年起跳的項目,所以當時亞平會就以30年這一基本的標準回應社區。
談及11月的公聽會,馮菁雲說,亞平會對此毫不知情,合約的期限由DHS和URI決定。在合約結束後,亞平會致力於把該項目轉變為永久的可負擔住房。
此前,DHS稱他們在9月23日就已經通知社區利益相關者。這些通知在1月23日由上海同鄉會會長沈珺公布於眾。沈珺表示,同鄉會請社區法律顧問吳聖洋律師向DHS索要相關信息,但DHS只給了他們在9月發給時任市議員顧雅明、州眾議員金兌錫和第7社區委員會的3封信以及關於收容所的模板,沒有太實質的內容。
沈珺接著說,吳聖洋已經根據《自由信息法》(FOIL)向市社會服務局(DSS)上訴,要求提供更詳實的內容。吳聖洋表示,市政府將在1月28日給他回覆。
美國上海同鄉會委託律師向市府相關機構索要的一份內部文件顯示,在去年9月,前任法拉盛市議員顧雅明、法拉盛州眾議員金兌錫(Ron Kim)以及皇后區第七社區委員會地區經理Marilyn McAndrews,就已獲悉法拉盛社區將興建第一個遊民所(Shelter),為90個擁有孩子的無家可歸家庭提供庇護;上海同鄉會表示,將委託律師繼續索取遊民所興建協議書、公聽會文字紀錄等更多材料,讓社區居民對興建過程有更透明的了解。
內部文件顯示,在去年9月23日,顧雅明、金兌錫等代表法拉盛的各級當地官員,已收到市社會服務局(DSS)的信函,表示將在皇后區39大道133-04號建造遊民所,預計開放時間為2023年冬天;該遊民所將作為時任市長白思豪「遊民浪潮」(Turning the Tide)計畫的一部分,將遊民安置在原本居住的社區中,取消前市長朱利安尼(Rudy Giuliani)時代使用集群單位和商務酒店作為臨時遊民所的政策。
上海同鄉會會長沈珺23日表示,這份內部文件是同鄉會在去年12月23日委託法律顧問吳聖洋,通過「州信息自由法」(FOIL),向市社會服務局及市遊民服務局索要而得,市府雖然提供了致信官員的信件,卻拒絕提供有關該項目的合同協議,吳聖洋已繼續通過「州信息自由法」要求獲取協議。
去年11月16日,市長合同服務辦公室(Mayor's Office of Contract Services)還曾與城市資源機構(Urban Resource Institute)舉辦了有關該項目合同協議的公聽會,吳聖洋也會向該辦公室請求獲取公聽會的文字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