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型超級嬌小,卻終以屢敗屢戰堅韌的意志開創華埠百年歷史,成為首位紐約唐人街市議員的陳倩雯,12年來政途多舛,風波不斷,即使在其12月8日榮休感恩派對上,門內百多人讚美肯定,門外200多人噓聲四起,為其長年爭議不休的政績寫下從政的句號。
華警梁彼得事件可說是陳倩雯華裔民望的滑鐵盧分水嶺,2014年11月兩名警察在巡邏政府公屋,在十分漆黑、沒有燈光的樓梯間,華警梁彼得拔槍,子彈從牆上彈回並致命地擊中了28歲非裔Akai Gurley的胸部,事件震驚紐約,陳倩雯在沒有清楚所有細節率先公開說,法律應凌駕族裔之上,要求起訴梁彼得,而華人社區卻是空前歷史性超過5萬多人集會為梁彼得申冤鳴不平。
梁彼得事件是民望滑鐵盧分水嶺
華人罕有如此齊心是因為2014年7月,警察以Eric Garner涉嫌售賣私煙為由拘捕卻遭反抗,一名警察用15秒鎖頸致使Eric Garner窒息死亡,該名警察並未被起訴。同樣是市警,卻遭受不同結果,族裔成了最大關鍵的熱議,而難得一見的華人市議員不單沒有為華警發聲,由始至終都聲稱站在法律一邊。
自此之後,陳倩雯在許多華人場合或春宴歡樂氣氛中,她的出現及發言都招來噓聲和冷對,連在身邊見狀的記者也為她難過,她曾一度減少了出席華人活動,可以想像她內心的傷痕。其實陳倩雯的立場基本與大部份政客及民權組織毫無分別,但是那些人及組織均以圓滑的字眼,及事件冷卻一陣子才發言,致令他們遭受的待遇就很不同,事件平伏後,本報記者為此事再度訪問陳倩雯,她堅持沒有動搖過自己的信念,也沒有後悔當日的言論,她那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義無反顧,換來遭受社區冰冷的對待。自此之後,陳倩雯在許多媒體的群組上,都被冠上極度負面的評價。
忍辱負重
過百年歷史由23公立小學改成社區服務中心的茂比利街70號樓宇殘舊,五樓長年失修嚴重©水,市府2013年10多萬撥款一直沒有下文,而人力中心課室設在五樓需要設立電梯,由於迫切需要,行政總監李康誠2017年企圖以社區籌款解決問題,當時查問打價約30萬,陳倩雯叫李康誠忍耐一下,到2018年陳倩雯不單撥出了4百萬政府經費,連原來DGS要求人力中心擔付的每年維修電梯及©水改善,都因為陳倩雯力爭之下由市府承擔,李康誠說:「類似我們這些服務機構,陳倩雯做了許多這種工作,但她從來沒有到處邀功,而是默默付出,她其實一直在社區做了很多不為人知,忍辱負重的工作。」不過,2020年1月那一場無情的大火,燒燬了整幢大樓,人力中心全被燒毀,也在她積極的周旋中,茂比利街70號獲得市長白思豪日前宣佈以1億7千萬撥款重建,是否能兌現,已經不由卸任的陳倩雯可以控制了。
全力關愛老人
處事圓滑幾乎全華埠都認識的人瑞中心主任伍寳玲說,「我不在乎其他人如何評價她,若果我跟長年受惠的長者不在她離任前說聲多謝,我會終生遺憾。」為此人瑞中心在她離任前兩週,為她搞了一個温馨的送別會,乳豬、蛋糕、歌舞都無法表達老人對她長期關愛的感激之情。
伍寳玲說,自己與陳倩雯都是社工出身,有著悲天憫人的信念,人瑞中心從狹隘的基絲提街搬到人人欣羨的現址,是超過陳倩雯10年的努力,中間的辛酸淚非語言能盡述,當老人局撥款單上沒有華人老人中心時,她不單向老人局咆哮,更在市議會爭取額外經費,人瑞中心在一片削減經費聲,不減反增,讓老人家享受充足的資源,「我最佩服陳倩雯的是,別看她個子嬌小,她聲如洪鐘,只要她一說話,總能爭取到被注意的焦點,這12年來,誰能說她的心不在我們的社區?」伍寳玲說。
妄顧業主商戶困苦
已經在華埠有家族產業近100年的梁定遠,一直是擺也街出租柏文的業主,年過70的他一說到陳倩雯,無法控制自己激動地說:「她的背景就是因為社工,她把自己困在一天到晚的老人福利,忘記了自己代表各個階層的民選議員,這種單一政治取向的官員,根本不明白甚麼是平衡,甚麼是民意代表。她不知道自己危害所在,從監獄、地稅、商戶、土改都站在極左方向,把我們小業主、小商戶成為被懲罰的罪人,不單向她求助無援,更好像是社會公敵一樣。」
梁定遠說,這12年來,陳倩雯所有主導法案及贊助法案都對華埠業主及商戶十分不利,例如業主必須安裝滅火自動灑水系統、為了避免小孩玩火,必須在爐頭安裝有鎖的蓋面,業主出租時不能調查住客的犯罪背景,在3年內,業主必須按州房屋法要付出起碼15000元來裝修改善柏文環境,這一切在法案的字面似乎很動聽合理,卻對業主十分苛刻,她從不聽業主的困苦,漠視業主能否擔付這一切要求,為什麼業主及房客不能分擔費用,若果安全對小孩如此重要,是否業主租客共同承擔責任?
梁定遠說,陳倩雯對華埠穩定租金柏文相當認識,業主每年租金加幅只有1-2%,那如何有足夠金錢來修繕樓宇呢? 租金都不足以付地稅,陳倩雯每項法案都站在住客一邊,現在不少華埠業主寧願空置柏文都不願出租,加上疫情之後,整個華埠街道十室九空,失去人流,地鋪的空置率相當高,唐人街陷於蕭條萎縮,商戶叫苦連天,「華埠處在死亡邊緣,陳倩雯看到嗎?還是她選擇視而不見。」
橡皮圖章的歷史罪人
反華埠社區監獄NUBC創辦之一李卓勳回憶說,2018年8月他受陳倩雯之邀,與數個社區人士午餐,陳倩雯告之社區監獄勢在必行,當中內情複雜無可易改,請大家細想換取監獄下的社區的需要,當時李卓勳並不知道監獄的高度及影響之大,很快他獲悉了監址對哥倫布公園及松柏大廈的影響,知道了監獄的藍圖後,他就知道這是個社區災難,對華埠有負面的深遠影響,李卓勳與候任市議員馬泰成立了反監獄組織NUBC,先後做了兩個報告,都是拆卸及重建監獄危害松柏大廈的老人及華埠小商業,第一社區委員會舉行多次公聽,民眾反對聲音響徹雲霄,也有數不清的大小型反監獄示威遊行,陳倩雯都充耳不聞,全力支持市長這個社區監獄計劃,「最諷刺的是她身為市議會老人服務小組主席,多年來一直以關懷老人為傲,最後卻全力支持社區監獄,可以說是她出賣華埠老人的鐵證,這將會是她政績上抹不去的污點,甚至是華埠歷史上的罪人。」
李卓勳說,30年前,大學畢業後的陳倩雯為亞洲人平等會會員,是反監獄的示威的常客,30年後,享有權力甜頭後,卻是支持社區監獄的倡導者,這是何等的反諷?
12年來,她無疑就是市長白思豪的「橡皮圖章」,無論是社區監獄、So/No土改計劃、華埠遊民收容所及戒毒所,她是100%站在市長的背後,而不是選民的意願,難怪我們這群竹星(ABC)裡,都叫她為社區叛逆者(traitor),對其橡皮圖章行為徹頭徹尾的失望。
對於最具爭議的華埠監獄計劃,陳倩雯卻為華埠爭取到龐大市府撥款,包括華人博物館得3千5百萬,松柏大廈獲1千萬,哥倫佈公園獲1千萬,人力中心獲4百萬,李康誠認為,這合共5千多萬雖然爭議極大,也是陳倩雯努力的結果,「我深信,比起許多貪婪的政客,陳倩雯是沒有個人私利的好心人,這12年來也證明她是一個不為政治利益而動搖的人。」
究竟這位開創唐人街歷史首位女市議員,是一個忍辱負重的歷史罪人,市長背後的橡皮圖章,還是一個不受任何挫折動搖信念的人,在她離任後,讓時間沉澱,由歷史定判。

2019年推動孫逸仙像永久矗立在哥倫布公園。

陳倩雯深得老人的喜愛。

疫情期間組織為社區發放免費食物。

颶風桑迪帶來大停電後,陳倩雯乘警察巡邏車走訪社區。

陳倩雯參加陳宇暉辭世10周年紀念,她曾為陳宇暉爭取正義四處奔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