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新任市長亞當斯於1日正式就職,他也即將面臨前任政府留下的包括區內監獄、遊民危機、教育改革等多項棘手議題。對於他的上任,多位華人社區代表表達了他們的期待與看法。他們也希望亞當斯能夠不負競選時的承諾,關注華人社區最關心的議題,傾聽社區的心聲。
中華公所主席于金山表示,他希望亞當斯關注的幾個優先議題包括:取消在華埠修建監獄的計劃,尊重社區反對區內監獄的心聲;積極跟進於2020年春節期間被大火燒毀的茂比利街70號的重建工作,並為華埠增加可負擔住房;慎重考慮在東百老匯91號修建遊民所的計劃,最好能夠改變選址;停止對特殊高中招生考試進行改革。
優先關注監獄遊民所教育等議題
人力中心中文學校校長石蔚靜則對亞當斯上任充滿希望,「新班子有新作風,希望新屆職政府能夠看到前任的措施哪些得民心,哪些需要改進,可以有所領悟有所察覺。」她認為,亞當斯出身草根,亦是少數族裔,或許對亞裔及民眾的需求更能有同理心。她表示,華埠自9/11以來一直未能完全恢復元氣,遭疫情重創後更是百廢待興,希望市府能夠傾聽華埠民眾不希望建監獄、建遊民所的意見,了解民眾的真正需求。作為受茂比利街70號大火影響的機構之一的負責人,石蔚靜表示,希望亞當斯任期內能夠完成該樓的重建,「不要拖下去,新的茂比利街70號應當成為華埠的新地標,成為未來華埠的中心。」
紐約同源會會長黃友興則直言對亞當斯「沒有什麼期待」。他表示,在亞當斯競選時,曾看到媒體報道華裔市議員顧雅明有望成為首位華裔副市長,華人也為亞當斯勝選後的過渡團隊積極籌款,「我曾把這則新聞專門剪下來收藏,但亞當斯上任後任命的副市長中卻沒有華裔,他的這個承諾就已經跳票了。我們還是要聽其言觀其行,不能光說不做。」他表示,新市長應當重點關注遊民問題、社區治安、經濟恢復、學校開放、為警察提供支持和資源以維護治安等方面。
「亞當斯華人之友會」民鐵吾行政主席黃華清則表示,亞當斯競選時從未承諾要任命華人當副市長,「他沒有『約』,何來的『違約』?」他表示,希望亞當斯在社區反對區內監獄的關鍵時刻可以叫停該計畫,不要延續白思豪的老路。此外,他希望市府能夠重開柏路,為華埠帶來人流和生意,「如果柏路重開,並給我們開設新的停車場,這將是給華埠最大的新年禮物。」他還呼籲市府應當把亞裔歷史放入學校教材,進一步加強民眾對亞裔歷史和貢獻的認識,從而減少仇亞犯罪的根源。
華埠商改區行政總監陳作舟表示,亞當斯肩負的責任重大,對他的期待也很高,「希望他重視華埠,能夠帶頭來華埠用餐,光顧小商家生意,一旦帶動下城數十萬的市府人員,對於華埠將是可觀的人氣。」
紐約新任市長亞當斯1日發表就職演說,他表示,自己上任首個百日的主題是「辦實事(get stuff done)」,在帶領紐約對抗疫情的同時助力經濟復蘇,保持城市的開放和活力。另一方面,在解決犯罪高企的問題,並對警務進行改革。他還將矛頭對準往屆政府,稱政府失能已久,辜負了許多紐約民眾,他將著手改善政府低效的問題,組建了解民眾疾苦並能解決相關問題的政府班子。
亞當斯在演講伊始對堅守在崗位上、維持紐約市運轉的醫護人員、必要工作者和市府員工表示謝意。他指出,自己選擇時報廣場作為宣誓就職的地點,是希望向紐約和世界表明,雖然紐約面臨艱鉅的挑戰,新冠疫情仍在繼續,但紐約不會封城,「它將繼續開放並保持活力,因為紐約比疫情更加頑強。此外,紐約應當且能夠繼續成為宇宙的中心,通過人們的能量和各方人才的匯聚而變得繁榮,我們能將這座城市建設得更好。」
亞當斯說,過去兩年的疫情對紐約產生了嚴重的影響,他表示,新冠危機試圖改變人們對生活、工作的看法和定義,但紐約民眾不會因此屈服。他鼓勵每個民眾盡到應對疫情危機所肩負的責任,「我們可以通過每天大大小小的行動讓城市變得更好——注射疫苗可以讓我們不被危機控制、享受百老匯表演、將孩子送回學校、回到辦公室,這是『城市屬於我們』的自信宣言。」
往屆政府令許多民眾失望
亞當斯也指出,政府在讓民眾做出安全的選擇方面也應盡到相應的責任。他批評政府失能已久,早在疫情開始前就已經製造了其他危機,「無論是犯罪橫行社區,糟糕的學校、經濟不平等或是種族不公義,我們的問題多年來被視為常態,我們的政府難以匹配紐約人的能量和創新精神。這一點今天將有所改變。」
亞當斯強調,讓政府變得更好不意味著宏大的計劃或方案,而應更加務實,「更好的城市不意味著要做新的事,而是要做對的事。我執政百日的主題是『辦實事』,我會組建一個能夠為民眾解決問題且了解民眾的政府。」亞當斯稱,往屆政府令許多民眾失望,自己也是其中一員。他表示,自己的母親辛苦工作勉強維持一家人的溫飽,自己因學習障礙在學校中被嘲笑,青少年時期也曾被逮捕遭到警察毆打,「今天稍晚我會回到那個曾經關押我的牢房,以市長的身分告訴那些警員,許多人和我的故事開頭一樣,那是一個悲傷的故事,而非充滿歡樂。但有了更好的市政府以及通過對抗疫情、扭轉經濟頹勢、降低犯罪率,我們會為更多的故事增添光彩。」
亞當斯還呼籲民眾放下意識形態上的分歧,以達成成果為目標,「當我們在面臨如此嚴峻的挑戰時,最近關於政治路線的意識形態鬥爭讓我們付出了比以往更多的代價,這種鬥爭讓我們分裂,迫使我們做出錯誤的選擇而不是共同合作尋找更務實的解決方法。」他認為,公共安全與人權、保持城市開放與抗疫、經濟復蘇與實現更公平的分配之間不是「二選一」的選擇題,可以兩者兼而有之,「我們銘記我們的力量,我們面對我們的恐懼,我們樹立危機不會定義我們的自信,我們即將蘇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