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亞當斯過渡團隊在官網adamstransition2021上公布的名單,這個團隊涵蓋了公共衛生、食品政策、藝術和文化、預算、公民參與等各個專業領域,以及教育、移民、氣候和基礎設施、住房、刑事司法等等。
教育過渡委員會華人稀少
其中,為市政府聘請高層管理的「任命委員會」(Appointments)有9名共同主席,共18名成員中包括紐約同源會前會長李立民和紐約大學朗格尼家庭健康中心董事會成員陳偉儀(Wai Yee Chan)。陳偉儀同時也是過渡團隊「健康」委員會的一員。
陳偉儀說,這個「任命」過渡委員會的任務主要是為下一屆政府推薦人才,以及提供政策上的意見,她剛接到任命,暫時還未開會,估計接下來會在Zoom上開視頻會,團隊提出和討論不同的議題。
教育是最大的過渡委員會,共有116名成員和捐贈者/合作者(contributor),其中55人為contributor,占了教育委員會將近一半比例。116名成員中看似只有兩名華裔家長Chien Kwok,Ed Seto,華人比例很低。
教育組的7名聯合主席包括將出任紐約市教育總監的班克斯(David Banks),卡內基公司項目總監Saskia Thompson,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紐約州會議主席Hazel Dukes等。教育委員會還有四名青年聯合主席,其中包括一名華裔青年Jonathan Lam。
經濟和勞動力發展委員會 12名華人
經濟和勞動力發展委員會是第二大的過渡委員會,共有84人,除1人為捐贈者外,83人都是委員,其中12名為華人(占比14%),包括麥德森(Dixon Mai)、余鈿崧(Dian Yu)、劉建幫(James Liu)、Barb Chang、古平(Maggie Gu)、林建中(John Lam)、韓裔美國選民委員會主席John Y Park、John Wang、黃華清(Steven Wong)、Susan Lee、何永康(Wayne Ho)、吳志東(Tom Wu)。
該經濟委員會5名聯合主席分別是:布碌崙民主黨主席、紐約州眾議員赫爾梅林(Rodneyse Bichotte Hermelyn),紐約市就業和培訓聯盟首席執行官Jose Ortiz Jr.,高盛合夥人兼可持續發展和影響力全球主管阿納杜 (Margaret Anadu),福特基金會美國項目副總裁托雷斯-斯普林格 (Maria Torres-Springer),黑人研究所的創始人劉易斯(Bertha Lewis),曾在彭博政府擔任經濟發展顧問的Seth Pinsky。
美國酒店華裔協會會長黃華清說,他昨天才剛剛接到任命,過渡委員會的任期為100天,經濟和勞動力發展委員會成員最多,說明恢復經濟是當下最重要的命題,亞裔史無前例的獲重任加入過渡團隊,可見亞當斯十分尊重及重視亞裔的聲音。
「公民參與」過渡委員會
「公共安全和司法」是第三大過渡委員會,由服務業工人工會(32BJ SEIU)副總裁Candis Tolliver等四名有色人種女性為主席,82名成員中包括紐約市警亞裔反仇恨犯罪專案小組協調員吳銘恆督察(Tommy Ng),市消防局鳳凰協會主席林遠文(David Lin)兩名亞裔。
預算委員會的主席包括紐約市議會財務部門的長期主管麥金尼(Latonia McKinney),14名成員中包括Richard Lee。
「公民參與委員會」由社區組織Hester Street聯合執行董事Betsy Maclean任主席,25名成員包括田士鋭、崔慶漢、鄭祺蓉、亞裔之友總聯盟主席李天驥、Jmart首席執行官Michael Shao等7名亞裔。除經濟委員會外,公民參與委員會算是華裔較多的一個團隊。
「平等委員會」包括6名聯合主席,21名成員,其中包括白思豪負責戰略政策的副市長湯普森(Phil Thompson),以及FPWA的首席執行官奧斯汀(Jennifer Jones Austin),他也是市長「種族正義委員會」的主席,該委員會正在探索修訂城市憲章的方法。
市議員羅格貴茲(Ydanis Rodriguez)是「基礎設施、氣候和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的九位聯合主席之一,該委員會68名成員中,包括黃敏儀、建築師陳洵民(Raymond Chan)、劉雅婷(Ya-Ting Liu,音譯)、徐家樹(Chris Xu)等。
年底任期屆滿的布碌崙日落公園市議員萬齊家(Carlos Menchaca)、亞美聯盟研究與政策主任時浩煒(Howard Shih)等四人成為「移民委員會」的聯合主席,21名成員包括阿皮查(Apicha)、社區健康中心董事會祕書Flora Ferng、Raymond Wong等。
亞當斯過渡團隊已籌得百萬經費
還有7位民選官員擔任過渡的高級顧問。包括市議員羅格貴茲、紐約州眾議員赫爾梅林(布碌崙民主黨主席)、印度裔紐約州眾議員珍妮花(Jenifer Rajkumar)、市議員顧雅明等。據傳羅格貴茲和顧雅明兩人明年將加入亞當斯政府。
相比市長白思豪及前市長彭博當年不到100人的過渡團隊,亞當斯過渡團隊有750多人,規模大許多倍,甚至比拜登總統接替川普時的500人過渡團隊還大。
另一方面,華人也比過去在市長的過渡委員會有更多的代表性。除上述過渡委員會外,候任市議員黃敏儀是「政府內過渡委員會」(Intergov)的成員,布碌崙社聯會主席費小蓮(Rosita Chan)是住房過渡委員會成員,亞美醫師協會副會長張維建(Jonathan Chang)是健康過渡委員會成員,松柏大廈行政總監黎重旺(Charles Lai)、亞美聯盟首席執行官姚久安(JoAnn Yoo)是衛生和公共服務過渡委員會成員,Susan Chin是藝術、公園和文化委員會成員等等。
截至11月30日,亞當斯過渡團隊向選舉局提交的過渡就職費用(Transition and Inauguration Entities,TIE)披露聲明,亞當斯已從大約530名捐助者那裡籌集了99萬3,478美元,其中近150名來自紐約市以外的捐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