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當斯已篤定成為下一任紐約市長,前市警總局長的布萊頓7日表示,這是「紐約市的好消息」,又稱「常識總算回歸市政」。他的讚許和期冀,反映了選民心聲,正是亞當斯最終勝選主因。
亞當斯是110任紐約市長中第二位非洲裔,但與任上被詬病令治安惡化的首位非洲裔市長丁勤時不同,當過22年警察的亞當斯,是參選人中治安議題上最強硬的一位;甚至民主黨政客中「堅決反對」已成標準答案的攔檢政策,他也敢於逆流辯護。
若不是楊安澤半路殺出,亞當斯可謂紐約華人最熟悉的參選人;此次在華社,他的支持度確也僅次於楊,是眾多華裔選民支持華人參政之餘的第二人選。這除了與他在治安、教育等議題上與華人理念相近外,也是他長年與華社密切互動的回報。
說亞當斯是紐約政壇近幾十年來,最了解華社、和華社走得最近的非華裔政客,並不為過;作為布碌崙區長,每年春節身著唐裝辦慶祝會,是他七年多來的典型形象之一,他也是華社各類大小活動的常見身影。
亞當斯曾在白思豪提出廢SHSAT等特殊高中改革案伊始為之站台,但不久就改變立場,迄今仍維持對SHSAT的支持,與他和華社的熟識、老友眾多密不可分。
儘管政客通常「屁股決定腦袋」,上任市長後面對利益群體和選民結構的變化,亞當斯會有何轉變還不得而知,但和前任比,其言其行至少讓人相信,他會想到華人意見也是需考慮的多元觀點之一,華社利益也是少數族裔利益中的一份子。
但華社聲音在亞當斯市府中能起多大作用,就要看這股聲音能否持續,音量是否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