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黨初選將於6月22日舉行。Kevin Hagen/紐約時報

紐約市正從大流行中艱難恢復,在經歷成千上萬人死亡、經濟嚴重破壞、暴力犯罪增加,以及種族和社會經濟不平等現像日益嚴重,即將到來的市長競選,被視為至少20年來最重要的市選舉。
據《紐約時報》報道,在經過數月的募款活動以及無數場網上論壇之後,現在距離終點線還有10個星期,各個候選人正在加大攻擊力度,並準備好把之前儲蓄的銀彈發動攻勢。
據民調、民選官員及政黨戰略家指出,被視為確定下一任市長的6月22日民主黨初選,目前有4名候選人正在領先,包括民調領先的楊安澤、布碌崙區長亞當斯、市主計長斯靜格,以及前市長顧問威利(Maya Wiley)。
但事實上,就像2013年市長白思豪突然從後居上一樣,選舉結果仍然充滿未知之數,尤其是現在無論是疫苗接種工作、重新開放爭議,還是州長柯謨的醜聞危機,甚至是總統競選後的政治倦怠,也令整場選舉充滿變數。
皇后民主黨主席米克斯說:「現在已開始感到選戰正在升溫。」由於民主黨市長初選使用的是排序選擇投票制(ranked-choice voting),即選民可以按優先次序支持最多5名候選人,因此又再增加了另一層不可預測性。
作為領頭羊的楊安澤,現在當然成為其他候選人的攻擊目標,其中包括斯靜格多次批評他在政治上缺乏經驗,只是一味提出想法;亞當斯批評他在大流行期間離開紐約市;威利亦針對楊安澤的刺激性支出問題,更把他稱為「小特朗普」。
楊安澤的支持者紛紛作出辯護,並指其他候選人的攻擊,只是證明他在這場選戰的佔優地位,並稱政治新秀反而可以提出創新想法。
組織背書一直被視為幫助選民縮小選擇範圍的風向指標。從左翼的在職家庭黨(Working Families Party)到教師聯合會等許多組織,都處於背書階段,估計將會在接下來一兩周內分曉。
目前未作出背書決定的市公益維護官威廉姆斯說:「我希望看到市長候選人開始更多地談論如何解決槍支暴力的問題,暫時只是以亞當斯在這問題上表達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