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防部4日深夜發布中國成功於境內完成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的消息,並稱這次試驗是防禦性,不針對任何國家。不過由於發布時間就在美國總統拜登發表外交演說的前夕,且美才剛提出「核戰爭」的警告,仍引發這次試驗是「衝美國而來」,藉秀軍事肌肉強勢回擊美國威嚇的揣測。
中國軍事專家表示,陸基中段反導攔截系統技術難度極高,主要用來對敵方中遠端彈道導彈進行探測和跟蹤,在洲際導彈的飛行中段(即大氣層外),即由陸地發射攔截器將其摧毀。中國是繼美國後第二個進行陸基中段反導攔截試驗的國家。
反導攔截技術按發射地分為陸基、海基和天基,分別指反導系統從陸地、海上和天空發射。按照攔截時機不同可分為「助推段」、「末段」及「中段」防禦系統。中段攔截的特徵是導彈飛行較穩定,有一段的速度較低,適合進行攔截。
資料顯示,中國分別於2010年、2013年、2014年、2018年成功進行了四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試驗,此前官方也曾發布信息,也稱不針對任何國家,但中國這次選在深夜主動公布,時值拜登首次發表外交演說前夕,且美軍核力量最高負責人查爾斯.理查德2日才剛說過美國與中俄爆發核戰爭存在「現實的可能性」,使得這次試驗格外引人注目。
環球網解讀,國防部這則消息用詞和往年相同,可以看出是正常和例行性的,但其中釋放的信息含量很巨大。其一是4日當天美「麥凱恩」號導彈驅逐艦穿航台灣海峽,而當天下午3時拜登又將首次發表外交政策願景講話,為避免部分外媒又把這次試驗炒作為「中國威脅論」,中國選擇主動發布。
報導引述軍事專家宋忠平表示,這次試驗表示出中國陸基反導攔截技術已具實際攔截能力和戰鬥力。他並強調,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不具備威脅性,這是中國為打造自己的國家導彈防禦系統而進行的例行試驗。
只是,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國、美國和日本進行過類似中段反導攔截試驗,且試驗和發布時間敏感,仍引來這次試驗「具針對性」的揣測。宋忠平表示,美國退出「中導條約」並揚言在中國周邊部署中程乃至中遠程的彈道導彈,對中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中國進行中段反導攔截試驗,是為打造戰區導彈防禦體系,確保能有效地攔截來自包括美國在內的他國遠程及洲際彈道導彈,維護國家安全。
環球網分析,陸基反導一直得到大國們重視,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遏制大規模核打擊。美國曾假設現代核戰爭中,戰略核武力量會成為第一打擊目標,因此大國建立陸基中段反導系統非常有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