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纽约华人社区高度紧张,疯抢口罩,口罩脱销,他们除了自用外,主要是寄回大陆给亲友,口罩价格被抬到高达50元以上一盒。打乱。1月21日市长白思豪表示纽约市对武汉肺炎“处于高度戒备状态”。1月25日法拉盛新年游行举行,此时华人社区已弥漫人心惶惶气氛,华人比其他族裔更早戴起口罩防范。1月24日除夕夜,中餐馆食客寥寥,与往年一位难求形成鲜明对比。

二、 纽约市民疯抢口罩、消毒水 防疫物资脱销
2月2日起,美国对过去14天内去过中国的外国人实施入境限制(有例外情况),不少B1、B2旅游探亲签证快到期的华人开始申请签证延期。纽约出现疑似病例,华人社区的餐馆、酒楼、旅行社、商店、老人中心客流大幅减少,超市的消毒水、消毒湿纸巾、口罩被人狂扫一空。到2月底,华人开始恐慌性到超市抢购,尤其是抢购大米,囤积食品、用品,为可能出现的封城做准备。


三、 纽约疫情爆发 居家令实施 纽约变空城
3月1日,纽约市确诊首例病例,患者去过伊朗;3月4日纽约华人首例COVID-19病例确诊,他是诊所医生。纽约上州New Rochelle病例数破百,州府决定设立封锁区。3月12日市长宣布纽约市进入紧急状态,纽约市从3月17日起餐馆只能提供外卖,不能堂吃,中餐馆、商店纷纷关门避疫。
市民恐慌情绪弥漫,为应对不能出门状况,纷纷到超市抢购,超市人满为患,手纸也被抢光。3月23日市公校停课,改为上网课。三州禁50人以上聚会,关娱乐场所。医院口罩、呼吸机等医疗物资告急。3月22日晚起纽约州实施“暂停令”,关闭非必要行业。
纽约市疫情发展很快,3月底染疫人数破万。3月到5月底这两三个月,纽约市是全美疫情的“震央”,疫情数字以“子弹列车”的速度激增,除基本服务行业外,全城基本停顿,人人居家避疫。昔日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纽约市变空城。




四、 纽约市染疫死亡高峰 停尸房不胜负荷
病毒瘟疫在纽约市爆发仅一个月,截止到4月7日,纽约市染疫死亡人数3,544人,超过911空袭时的死亡人数。4月上旬出现死亡高峰,36小时内逾千人死于染疫,当局允许火葬场每周工作七天,每天24小时运转;当局派出130辆冷藏卡车,作为纽约州各地医院临时停尸房。
4月中旬,州长签行政令公共场所必须戴口罩。4月15日联邦所发放的1,200元纾困金陆续到账。截止到4月中旬,纽约州有120万人申请失业金。4月15日州府发布纽约州养老院疫情数据,全州养老院共有3,316人死于中共病毒。养老院死亡人数排全州第一的是皇后区。
从4月下旬开始,纽约州疫情过高原期,疫情开始回落,法拉盛的华人超市从4月23日开始陆续重开,4月29日华人超市基本恢复;但死亡人数太多令殡仪馆不胜负荷,一些作临时停尸房的货车没有冷藏,一些尸体放在没有冷藏的货车上约一个月,发出腐臭。

五、 5月纽约市疫情回落
5月市府成立“检测与追踪团队”,对与确诊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确保他们隔离并向他们提供支持。5月10日疫情回降至3月20日水平。纽约州的小企业开始收到联邦纾困贷款。大约5%的纽约市居民,在3月1日到5月1日之间离开了纽约市,富裕社区居民的离开最为明显
六、 弗洛伊德事件 “黑命贵”在纽约打砸抢
5月25日明州发生非裔男子弗洛伊德(George Floyd)在被逮捕时遭白人警察用膝盖压住颈部之后死亡的事件,5月29日晚、5月30日纽约市出现严重骚乱和暴力事件,抗议者示威游行、阻碍交通。30日晚出现混乱场面,示威者放火烧警车或者砸碎商店的橱窗玻璃,向警官丢掷燃烧瓶和不明物体,当天逮捕了345人,共有33名警察受伤,47辆警车被破坏。
5月31日晚,曼哈顿Soho区的名牌精品店、曼哈顿唐人街的华人商店遭打砸抢。6月1日至7日每天晚间纽约市实施宵禁,纽约州国民警卫队待命,市警反恐局指出纽约市的暴动由来自市外的极端组织事先策划。曼哈顿中城名店街商铺及华人社区的商铺纷纷钉上木板,纽约市一时成了“木板城”。
6月下旬支持“黑人命也是命”(BLM)的示威抗议者进行“占领市府”扎营露宿,要求2021财年预算必须削减纽约市警预算至少10亿元。6月30日晚,纽约市议会通过2021年度预算案,警察部门预算累计削减了10亿美元。


七、 纽约市逐步重启
随着疫情渐转缓和,纽约市在6月8日开始进入第一阶段复工,华人社区街头出现复苏生机,商铺挂起“We’re Open”的条幅,门口现排队人龙;建筑业、制造业、农林渔业、批发零售业恢复,部分零售业可提供“路边取货”和“店内取货”。
6月22日纽约市进入第二阶段重启,允许户外用餐、理发店、零售店、写字楼办公室可复工。7月1日纽约市开放公共海滩。7月6日纽约市第三阶段复工,开放餐馆室内堂吃,指甲店、水疗中心和按摩室等。三大图书馆系统7月13日起部分重开。9月9日大型商场重启。但很多商家没能熬到重启、复工这天就倒闭了。

11月3日是美国总统大选日,纽约州有9天的提前投票期,选民投票率超高。纽约市一共有超过234万选民亲自投票,其中大选日当日投票的有122万多人(占52.3%),提前投票的有近112万人(占47.7%)。
川普在纽约州的得票率43%,得票284万3,344票;拜登得票368万8,548票,得票率55.7%,川普在纽约州的得票情况比2016年要好,提高了6.5个百分点。纽约移民社区投给川普的票大幅度增加,表现最明显的是,华裔移民集中的皇后区法拉盛和西语裔集中的可乐娜(Corona)。在纽约市西语裔人口最多的100个选区,川普今年获得了18%的选票,而2016年仅为7%;在纽约市亚裔人口众多的选区中,投票率上升了20%,在增加的选票中,川普赢得了绝大多数的选票。
今年邮寄选票数量前所未有的多,纽约市共收到近70万张邮寄选票。有多位民主党议员在普选日当晚的票数落后于共和党对手,但在清点邮寄选票后反超,得以连任。例如皇后区纽约州众议会第26选区民主党州众议员布朗斯汀(Edward Braunstein)、布碌崙湾脊区纽约州参议会第22选区民主党参议员郭纳德(Andrew Gounardes),在计算邮寄选票后,反超共和党对手胜出。
纽约州国会第11选区翻红,共和党候选人玛丽奥(Nicole Malliotakis)打败民主党国会众议员罗斯(Max Rose)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