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將迎來政黨輪替,對於未來的美中關係,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3日表示,合則兩利、鬥則俱傷,零和遊戲已經過時,在不同國家和文明間煽動疑慮和仇恨是極不負責任,沈迷大國對抗的人自陷困境。
在不點名美國總統川普的狀況下,崔天凱批判對抗,對下一任美國總統拜登政府釋放合作善意。中美研究中心3日舉行「美國大選後美中關係研討會」,邀請崔天凱和專家學者與會。
哈佛大學政治系教授艾利森(Graham Allison)在會中表示,除非美中找到新的大國合作模式,否則台灣、南韓等第三方事件,會將美國拖入災難性戰爭;正如同1914年奧匈帝國王儲斐迪南大公遭暗殺,將所有歐洲勢力捲入一場惡戰。
崔天凱表示,「和平、發展、平等、正義、民主和自由」體現在聯合國憲章中,也是普世價值,「若有人希望基於這些價值制定外交政策,那我們就沒問題。我們準備好一起合作。」
川普上任後調整對中政策,態度轉趨強硬,就算連任失敗,也在政權交接期間不斷在中國大陸政策上施壓,盼限縮繼任者、民主黨當選人拜登的政策選擇。
白宮國安顧問歐布萊恩今年9月表示,指對中國的交往(engagement)政策,是美國40年來最失敗的外交政策。
崔天凱並未直接點名美國總統川普,而是說,沒有所謂「過去的失敗」,如今面對後疫情時代,應反思這項重要的雙邊關係。
崔天凱表示,缺乏健全穩定的中美關係,後疫情時代的世界不會穩定,全球治理不會奏效;合作是中美兩國唯一正確選擇。
美國大選7日有初步結果,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5日致電恭賀拜登。
崔天凱引述習近平賀電內容,重申中方願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動中美關係穩定發展;為應對公共衛生、氣候變遷等全球化挑戰,中美應相互合作而非彼此脫鉤。
崔天凱表示,中美兩國之間一向存在差異,任何差異都不是對抗或戰爭的理由,無論冷戰或熱戰,呼籲相互尊重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