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美食天堂」之稱的紐約華人社區法拉盛,餐館在疫情下受衝擊很大,隨著從6月22日起紐約市允許餐館開放戶外用餐,餐館有了復甦的希望,但是法拉盛的街道由於汽車多、公交站多、人行道窄等條件所限,戶外用餐起步得較慢。不過在生存的壓力下,法拉盛越來越多的餐廳開設戶外用餐。
在法拉盛40路、41大道、38大道、39大道、凱辛娜大道等街道,有多家酒樓利用路邊停車位、人行道提供戶外用餐,成為法拉盛一道新風景線,帳篷各式各樣,還擺設盆花點綴,傍晚時分,在微風的吹拂下,頗有浪漫的風情。重要的是,顧客又可以坐下來品嚐到中國南北美食和家鄉的味道了,遭受疫情衝擊的餐館,也在提供戶外用餐中得以生存下去。
在有「食街」之稱的法拉盛40路,「上海豫園」在路口搭起白色帳篷,提供戶外用餐。管理人員Michelle表示,戶外用餐對生意的恢復助力不少,在一個月前提供戶外用餐後,生意恢復到原來的七八成,「中午和晚上,座位基本坐滿,週六日還要等位。」為吸引人氣,餐館推出優惠,只要消費滿10元,就送小籠包或北京烤鴨,吸引不少顧客。
嚐到開闢「戶外用餐」的甜頭後,在上週,「上海豫園」在同一條街的「旺角28」外申請了戶外用餐許可,兩家有同一股東,只見在停車位的位置搭起了白色帳篷,擺設了十幾張桌椅,座位比原來「上海豫園」內的更多,相當於把餐館的經營面積擴大了兩倍以上。在衛生方面也更為注意,所有碗筷全部用罩子罩起來。
在同一條街,「新十里香」餐館也於前幾天開設了戶外用餐。
在41大道,日本烤肉店「牛角」從本週二開始,利用路邊的停車位提供戶外用餐。這條路因疫情期間華人小巴站未恢復,車輛不算多,顯得比以前開闊。經理林先生表示,疫情造成經營困難,而搭設帳篷又需要花錢,但現在聯邦的失業補助沒有了,失業金不夠生活,為了員工能復工,所以即使多花幾千元錢買帳篷,也決定提供戶外用餐,「主要是為了員工有工作。」
昨天(21日),紐約市長白思豪重申他仍沒有計劃恢復室內用餐,表示這是根據全球範圍內看到的(疫情)情況,所以在短期內沒有重新開放室內用餐的計畫。根據《紐約郵報》,紐約市25,000個餐飲場所,有近10,000個參與了戶外用餐計畫。
外賣、戶外用餐是今年餐廳生存下去的依靠,在同樣艱難的條件下,餐飲品質優勢的作用也凸顯了出來,「上海豫園」的管理人員Michelle表示,該餐館人氣恢復得較快,主要還是靠品質,顧客喜歡它的出品,疫情前顧客經常排長龍要等位,現在開放了戶外用餐,老顧客又陸續回來了,又見到週末要排隊等位的景象。
法拉盛越來越多的餐館提供戶外用餐,將吸引更多四面八方的食客回流,對法拉盛商業的復甦勢必起到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