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暴动25年后,洛杉矶州立大学(Cal State LA)商业与经济学院11日举办“回顾1992:我们社区的变化”论坛,审视25年前受到动乱冲击的灾区变化。然而洛杉矶加大(UCLA)研究报告指出,总体上暴乱灾区25年来经济没有起色,不过治安有所改善,以亚裔为主的韩国城得到恢复。未来发展灾区经济将成为政府的重要挑战。
1992年4月29日至5月1日期间,因陪审团宣判四名殴打黑人金恩(Rodney King)的白人警察无罪,引发洛杉矶市史上最大骚乱,造成53人死亡、572人受伤、1000处大火、几千人被捕,以及财产损失超过10亿元。灾区大部分是非洲裔聚集的贫困社区。
由洛加大Luskin公众事务学院华裔教授邓道明(Paul Ong)领导的研究团队当天是论坛的主要讲员,他们持续数年研究洛杉矶灾区的发展和变化,审查了1992年动乱后与重建洛杉矶(Rebuild L.A.)计划有关的人口和经济数据,最近发表“1992重访—分散的途径”(1992 Revisited—Divergent Paths)报告。研究发现,25年来尽管社区团体、基金会和政府机构积极采取行动,投资招商,重建经济,部分灾区也发生了不同程度变化,治安好转、犯罪减少。但受灾最严重的地区经济上几乎没有起色,南洛杉矶东北部地区的失业和贫困没有改变,这些地区的人均零售额下降。寻求改善社区的多个组织努力推动社区的变革, 没有他们的努力,灾区的经济形势可能更糟。
然而,重灾区韩国城(K-Town)已是浴火重生,商业得到恢复和重建。
邓道明指出,总体来说,动乱灾区的经济没有好转,人们正在面对更大的压力,例如经济衰退的持续影响和日益严重的不平等现象,这些因素一直影响洛杉矶地区。这个状况与洛杉矶1965年发生的瓦兹暴动(Watts riots)相同,至今瓦兹依然是个穷困区。从更大范围来讲,灾区同全国大环境相似,穷者亦穷,富者亦富,甚至鸿沟更深。不过当地人口结构出现变化,1992年南洛杉矶居民以非洲裔为主,但现在拉丁裔居高不下。
邓道明表示,他们的报告向政府建议,重新承诺振兴灾区,对于重建和发展未来经济至关重要。当地利益相关者努力解决发展中的挑战必不可少。由灾区居民、领袖、企业和组织推动的发展策略应该具有更大的包容性。
该项调查报告基于对多项数据的分析,研究团队对六个小区做了个案分析,协调过去两年半人口普查界限的变化,确保统计数的准确性,并得到洛杉矶州大劳工和就业研究所的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