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纽约 加州 康州 华盛顿 弗吉尼亚 宾州 新泽西 马萨诸塞 马里兰 佛罗里达 更多
阿拉巴马 阿拉斯加 阿利桑那 阿肯色 科罗拉多 怀俄明 威斯康辛 西弗吉尼亚 佛蒙特 犹他 得克萨斯 田纳西 南达科他 南卡罗来纳 罗得岛 俄勒冈 俄克拉荷马 俄亥俄 北达科他 北卡罗来纳 新墨西哥 新罕布什尔 内华达 内布拉斯加 蒙大拿 密苏里 密西西比 明尼苏达 密歇根 缅因 路易斯安那 肯塔基 堪萨斯 爱荷华 印第安纳 伊利诺斯 爱达荷 夏威夷 乔治亚 德拉瓦 哥伦比亚特区 (首都: 华盛顿DC) 关岛 北马里亚那群岛 (首府: 塞班岛) 波多黎各自由邦 美属维吾尔京群岛
疫情当头 中国将举行两会 聚焦恢复经济
[ 编辑:usahrsh | 时间:2020-05-21 08:05:22 ]


“前后浪相继,洪波向东流。”随着今年全国两会的临近,增速目标、就业目标、赤字率等短期政策焦点已经引发市场的热烈猜想。但是放眼长远,今年两会的重要看点并不局限于此。放之于历史坐标系中,今年两会既处在中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棒点,也将面向全球疫情后剧变的新格局。内外历史节点的交叠之下,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深化,料将是今年两会的核心主题之一。

以此为起点,新一轮改革后浪预计将在三个方面率先奔涌。其一,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对下阶段中国改革全局发挥基础性支持。其二,在维持金融开放“高速度”的同时,激活金融改革“加速度”。其三,加快数字经济发展,释放其短期稳定需求、长期推动转型的双重红利。我们预计,相关的方向性信号有望在两会期间有所展现,并将揭示未来中国经济金融成长性机遇的长期脉络。

**历史节点之上,后浪涌起之时**

着眼于历史坐标系,2020年全国两会立于多重历史节点,将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路径产生方向性影响。由此,在应对短期风险冲击、实现“六稳”“六保”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深化,将是今年两会的应有之义。

从内部来看,2020年既是“十三五”与“十四五”的过渡期,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棒点。相较而言,在第一个百年目标收官之后,第二个百年目标的第一阶段将更加突出两大发展重心。一是“民富”,即人民生活在总量上更为宽裕,在结构上水平差异收窄。二是“国强”,即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面向两大重心,未来要素市场料将成为改革深化的核心阵地。一方面,通过土地、资本、劳动力市场的改革,以传统要素的生产效率提升抵减边际投入收益的下滑,以要素间收入分配的优化夯实共同富裕的基石。另一方面,通过数据、技术等新要素市场的发展,将“激励兼容”这一上轮改革的成功秘钥应用至最富活力的数字经济领域,打造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从外部来看,新冠疫情正在瓦解全球旧格局,强博弈、高风险、多不确定性的新世界逐步到来。对于全球经济,本次疫情并非一次性冲击,而是从根本上拆解了过去数十年经济增长的“黄金范式”(要素投入×生产效率=稳健增长)。一方面,疫情的长期化正在持续抑制资源、人口、资本等要素供给。另一方面,疫情以及其加剧的地缘政治冲突,逐步导致国际贸易阻滞、经济活动停滞、产业链条疏离,进一步拖累生产效率。两者交叠之下,再考虑全球财政货币政策已近极限,未来全球经济的增长中枢料将长期下行。

在这一全球趋势下,中国经济亟待做好两方面的改革应对:一方面促进消费升级,以内需的稳步扩大克服全球总需求的长期失稳;另一方面加速产业升级,以科创能力的提升跨越全球化的退潮。基于此,中国有望从供应链单一中心成长为供应-需求链双枢纽,主动适应并参与重塑疫情后产业内贸易区域化、产业间贸易全球化的嵌套体系。

由远及近,当上述历史的长趋势发轫于2020年的短时点,新一轮改革后浪预计将在以下三个方面率先奔涌。相关的方向性信号有望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所展现,值得市场予以密切关注。

**后浪之一:土地制度改革**

“土地是财富之母”。过去四十余年的历史表明,土地制度改革始终对中国经济改革发挥着基础性作用。随着2020年新版《土地管理法》、《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的推出,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已经提速,今年两会或将进一步聚焦“一点一面”两大关键。

对于土地改革自身而言,建设用地改革将是下一阶段的关键“点”:在结构上,进一步打破城乡二元桎梏、跨区域调配障碍,激活建设用地对农民增收、产业落地、城乡发展的多向支持作用;在效率上,加快完善建设用地的定价、配置和收益分享机制,进而脱离粗放式的土地宽供应,从存量土地中挖掘提效空间。

对于中国改革全局而言,充分发挥土地改革的全“面”辐射作用,构筑多项关键性改革的正向循环,正是当务之急。其中,土地改革与户籍改革相互配合,有助于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而新型城镇化不仅在需求端培育更多层次的内需市场,在供给端亦通过生产性服务业的成长,为中国制造业全体系升级提供坚实基础。

**后浪之二:金融体系改革**

十九大至今,中国金融开放在蹄疾步稳中不断取得成果,同时也对内部金融改革形成了积极的“鲶鱼效应”。以今年全国两会为承接,在维持开放“高速度”的同时,下阶段发力重心或将转至改革“加速度”。

我们预计,两会期间四方面的改革举措或将加码。第一,以注册制改革为核心,配合多元退市机制,将金融资源导向实体经济的高效率领域,尤其是加速资本与科创的结合,支持中国经济新动能的发展。第二,以贯彻新证券法为主线,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加大对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保护力度,维护效率、公平、韧性并存的市场生态。

第三,以盘活资本存量、提升直接融资比例为目标,进一步推动高流动性、高稳定性的金融工具创新,从而为经济短板领域拓展融资渠道。第四,以LPR为“利率锚”,加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一步打通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公里”,坚持通过改革方式持续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避免因短期经济压力而重拾旧模式。

**后浪之三:数字经济发展**

今年4月9日,《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发布,首次将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为五大要素,标志着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我们预测,在两会的新规划下,数字经济或将承担起短期稳定需求、长期推动转型的双重职责。

从长期来看,两会或将从“软”、“硬”两个方面发力,加速中国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在硬实力方面,新基建料将得到积极财政、资本市场工具创新的双重加持,加快支撑起产业互联网的运行框架。在软实力方面,数据、技术两大要素市场的培育,以及DCEP与现实经济循环的融合,预计将成为下阶段的建设重点。

上一篇:新冠肆虐期间 纽约公车比地铁更受欢迎
下一篇:美国50州全部重新开放 专家警告要谨慎
发布评论
称呼: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