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春天的时候,中午散步走进公司对面一个小巷,一大片茂盛的绿草吸引了我。心想如果住这里就不用开车40多分钟上班了。我特别不喜欢开车,也不善于开车。开车的时候经常会开小差的,加之运动感极差,觉得是一个安全隐患。
瞌睡来了就有人送枕头,不久这个房子挂牌出售。没有细想,就买下了。这样一来,原来的自住房就空下来了。那时候还没有做过出租,顺坡下驴,挂牌出租。三个月找到一个租客。他们从外州过来,原来自住房水下被收了,7年难再买房。尽管信用不好,但收入还行。一个是退役军人,有些退休金,正在找工作,一个是IT经理,年薪十万以上。
这户房客磕磕碰碰住到2019年,自己买房了。他们想买我的房子,但贷款额度不够。最后买了临近另一个邮编的平房。这两个邮编房价相差挺大。这几年他们没有及时报告洗碗机渗水,造成不小的损失。其余时间他们一旦缺钱就会制造一波麻烦。不过我自认不带偏见,公平合理,不会计较,几年也就挨了过去。
第一任房客搬走后,又挂牌招租,一个月找到房客。两口子带两娃。男主做电工经理,年薪12万以上。他在外州开过公司,我自认比较了解这个群体,因为我装修餐馆电工也是一个trade,知道收入不错。女主做工地经理,年薪6万。我问打算住多久呢,回答3年,攒钱买房。我感觉合情合理,交了钥匙。
他们一家高高兴兴搬进来,我也暗自庆幸。不成想不久男主女主闹得一地鸡毛,并且殃及池鱼。男的入住第11个月的时候回到外州,女的带着三孩一狗,从此房租没有按时收到过,又遇上疫情,在深蓝州,收房比登天还难。政府有住房补贴,但无奈租客不配合也无法拿到。她干脆完全不理会一切communications。
总算熬到可以eviction,但实施起来只能是输输结局。问了一圈,律师没有人敢打包票的。如今只好且走且看了。
这个房子2006年建造,四卧三卫。幸运的是房价有所上涨。若能收回,首先考虑出售。
也许你会问为什么进来二孩,现在三孩?这个我也无法解释,反正不赖我。
有感于楼下地主2900招租空置一个月的热贴,谈几条大白玉的观点:
我个人不主张进场“大白玉”出租房。
如何简单界定大白玉?
1)房价已经达到或者超过同城均价;
2)租金高于同类平均房租20%以上。
以我们村为例,如果平均房价按45万计算,我保守点打9折,认为买40万以上的就是大白玉定位了。
如果3-4房精装平均租金2500左右,奔月租3000的就是大白玉。
做大白玉的挑战难度:
1)招租群体小众;
2)考验location 和房况;
3)现金流会吃紧,甚至可能负现金流;
4)考验地主的心理承受力,尤其空置期;
5)客服水平要大提升;
6)关键地主很难跑马圈地,做出“量”的快速升级。买二三个小白玉可比单吊一个大白玉有优势多了。
地主要做出模式和数量,你的目标房和目标房客必须清晰定位。这样才能在实战中选对框架。
你有没有选对适合自己的投房模式,只需自问:我是充满自信和动力了,还是焦虑不安了?
我们有几个中白玉的房价租成了大白玉的房租。当然,都是几年前买入的大面积,3000多尺,也精装了。
总结高净值房客特点:1)公司外派VP,一般是外籍,公司付租; 2) 高薪医生外派二三年;3)公司高管卖房等退休,临时过渡一两年,一般都是米房业主提前卖房downsizing, 退休后搬去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