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蜀良和學生們。


做廚師對老一代華人來說可能是無奈的選擇,而現在來自中國的新一代年輕人對烹飪和廚師職業的興趣卻與日俱增,總部位於紐約上州的美國烹飪學院(Culinary Institute of America)近年來來自中國新生的人數每年都成倍增長,很多近年畢業的中國學生已經加入紐約的中餐行業,給曾經一度低迷的中餐業帶來了全新的氣象。

中國留學生來美人數近年來總體呈上升趨勢,但相對於電腦、工程、醫學、法律等熱門專業,廚師專業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幾乎完全不被中國人認可。「以前的父母那代人會覺得花錢給你買套房子可以,但花錢讓你出國學廚師就很難接受了。」美國烹飪學院烹飪藝術教授成蜀良說。作為文革中成長起來的一代人,成蜀良因為父親在政治上受壓迫,求學時只被允許就讀技工學校,而好專業的技工學校也已經被擠滿,她只好進了四川烹飪專科學校學廚,為此她的父親一生都心懷歉疚。

中國學生數字逐年遞增

1990年成蜀良在美國碩士畢業後進入美國烹飪學院任教時,學校裡沒有一個來自中國的學生。這種情況近年來迅速改變,2013到2014學年該校有四名中國學生入學,在之後的幾個學年中這個數字逐年遞增,甚至翻倍增長,最近兩個學年每年都有超過30名中國學生,2017-2018學年中國首度超過印度成為該校留學生最大來源國。該校國際學生招生部副主任Stephen Sobierajski將此歸功於中國的經濟發展,「當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學生具有更大的到國外求學的自由度時,他們所學的專業也會更多元,傳統熱門專業之外的選擇也會更多被他們的父母所接受。」他說。
即將畢業的中國學生馬泓宇在校期間兼任中國學生招生員,他說自己2016年入學後,開始在中國的微博、貼吧裡分享自己的求學經歷,引起了很多中國學生的興趣,他們開始跟他聯繫,求教如何申請,之後他與專業招生機構合作,為學校帶來了很多中國留學生。馬泓宇說,學校四年讀下來學費要100多萬人民幣,只有當中國家庭變得富裕起來,學生才可能考慮進這樣的學校。同時他也說,電視上的美食節目、米其林進入中國等都幫助中國人沖淡了之前對廚師行業的傳統偏見,使更多人認識到這個行業靠技術吃飯,是個鐵飯碗。

老一代人被迫選擇當廚師

美國烹飪學院藝術與食品研究教授甄穎在讀博士期間所做的論文就是研究中國廚師,為此在2008-2009年期間特意到中國廚藝學校進行一年的研究和學習的甄穎說,在中國老一代廚師很多是出於生計被迫選擇這個職業,而現在的年輕人已經完全不同。「我們學校的中國學生對廚藝真心感興趣,這是他們的夢想,而且他們吃過很多家鄉美食,也經常旅遊,相關知識和見識都非常豐富。」她說。
今年秋季即將畢業的侯穎捷就是其中之一。他2011年就來美國讀高中,大學時先是聽媽媽的話去讀化工,之後又轉到營養學專業。但從小看跟著奶奶看劉儀偉主持的《天天美食》讓他一直有個做廚師的夢。2016年即將從維珍尼亞理工大學畢業時,他拿出半年的時間去中國貧困山區涼山支教,「涼山的經歷改變了我,看著那裡的孩子因為窮經受的那些磨難,讓我意識到有選擇是幸福的,能選擇就要去選。」2017年秋季本科畢業以後,侯穎捷就進入美國烹飪學院學習。來自四川成都的劉俊余高中畢業後在成都的川菜館學廚一年之後就進入美國烹飪學院就讀。他說自己就讀高中國際部,卻不太愛讀書,還是做生意的父親建議他可以到廚房去試一下,對他來美國學廚藝,家裡也很支持。

積累經驗回中國或亞洲發展

侯穎捷和劉俊余都計劃在美國的餐廳實習積累經驗後將來回中國或亞洲發展,而美國烹飪學院的多位往屆中國畢業生已經開始在紐約創業。東村人氣極旺的麻辣計劃就是2014年畢業的康寧所創,康寧說她高中畢業要來美國學廚藝時的確花了好幾個月去說服媽媽,而現在事業有成媽媽也已經認可了她的選擇。
鍾瑾瑜在英國讀完金融專業後,2016年初進入美國烹飪學院學習,現在她已經在籌劃在曼哈頓開一間高檔主廚精品菜中餐(tasting menu)。鍾瑾瑜本來就來自餐飲之家,家族在湖北擁有20間餐館。「父母聽說我要學廚藝並不覺得吃驚,因為我從小就喜歡這個,他們只是有點擔心,因為他們覺得餐飲是很苦的行業。」鍾瑾瑜說。
「這些年輕人在美國或世界其他地方追求夢想,將給中餐帶來改變。」甄穎說。

學生在廚房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