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美聯盟發布紐約市亞裔種群報告,其中華裔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及收入低於全市水平。資料圖片
亞美聯盟發布紐約市亞裔種群報告,其中華裔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及收入低於全市水平。
亞美聯盟(AAF)18日發布《紐約市亞裔美國人社區概況》最新報告,通過對紐約市主要的亞裔種群的重要人口統計和社會經濟數據進行分析,呈現各種群人口增長、種族、年齡、移民和公民身份、教育程度、英語口語能力、貧困率、收入和住房等方面的現狀。其中,華裔群體呈現平均教育及收入水平低於全市平均水平,耆老貧困率偏高、住房較擁擠等特徵。

報告指出,2010至2015年,紐約市亞裔人口增長了13%。其中,孟加拉國人、中國人、尼泊爾人、巴基斯坦人、斯里蘭卡人及泰國人增長率達雙位數。報告還對日本、印度、菲律賓、韓國及越南社區進行了研究。紐約市越南人數急劇下降,在2010年至2015年減少了10%。
報告顯示,菲律賓裔中英語流利程度有限的人數比例最低。報告研究的12個種群中有11個群體的英語流利程度有限的人數比例超過了全市23%的水平,菲律賓裔中這一比例僅為18%,而華裔比例最高,為60%。

華裔耆老的貧困率為28.6%

而在教育程度上,菲律賓裔和日裔中有65%的移民持有本科學位,而來自中國和尼泊爾的成人中僅有三分之一的人持有本科或本科以上學位。在貧困率上,孟加拉裔和巴基斯坦裔的貧困率高於全市21%的貧困率,高達28%,而菲律賓裔貧困率僅為9%。紐約市華裔貧困率與全市水平基本持平,但處於務工年齡的華人的貧困率為20.6%,紐約市這一比例為18.1%。華裔耆老的貧困率為28.6%,遠超全市同齡人群18.8%的比例。
在醫療保險方面,無健保亞裔比例與紐約市水平持平,但韓裔、尼泊爾裔和泰裔中無健保人士比例更高一些。報告指出,大部分亞裔家庭的家庭規模大於市平均水平,他們的住房情況也更擁擠。家庭規模最大的三個亞裔種群分別為孟加拉裔、尼泊爾裔和泰裔,華裔中有13%的家庭有一間房間裡有超過一名住客的情況,而這一比例在全市範圍內為9%。
在針對華裔的報告中,亞美聯盟指出,華裔是紐約市最大的亞裔種群,呈現出包括務工成人及老年人比例高、英語流利程度有限、收入偏低、耆老貧困率高及住房較擁擠等特徵。
2010年至2015年,紐約市華裔增長了16%,從46萬6690人增至53萬9381人。紐約州有82%的華裔居住在紐約市,紐約市華裔有40%的人居住在皇后區,37%的人居住在布碌崙,19%的人居住在曼哈頓。而住在曼哈頓的華裔在2010年至2015年間減少了2%,布碌崙的華人數量在同期增長了2%。
紐約市華人收入低於市平均收入水平。華裔家庭收入中位數為5萬零577元,低於全市5萬3373元的中位數。此外,華裔人均收入為2萬6828元,遠低於市3萬3078元的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