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數月來走貶,前景難測。北京官方學者分析指,北京藉貶值對沖美國對中國施加關稅的負面影響;但也有專家說,國際貿易已進入全球價值鏈時代,匯率彈性對出口影響大幅削弱,人民幣貶值難以對沖關稅措施。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余永定12日指出,當前中國國內外金融市場出現一些令人不安的因素,對人民幣帶來貶值壓力。他呼籲中國官方為應對可能出現新一輪資本外流和人民幣貶值做好準備,並向市場發出明確訊號:「保7」並不是人行目標,中國也沒有任何匯率目標要保。中國央行上周曾表示不會讓人民幣貶值超過七。
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人民幣從今年3月的1美元兌6.3元,貶到最近的1美元兌6.8元水準,貶值幅度接近10%。
對於人民幣持續貶值的原因,專家各有說法,一個代表性的解釋是中國政府或許利用人民幣貶值,來對沖美國對中國出口產品施加關稅的負面影響。
前國際貨幣基金(IMF)首席經濟學家布朗夏(Olivier Blanchard)表示,7%的人民幣貶值完全可以對沖川普總統對中國產品加徵的25%關稅。
不過,日本國立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經濟學教授邢予青在「金融時報」撰文說,從利率、貨幣增長差異等基本面看,人民幣貶值對中國經濟是利多,但是指望人民幣貶值來對沖川普對中國產品施加的關稅,則是一廂情願的幻覺。
由於人民幣貶值無法對沖川普關稅的影響,若存在第三國可替代中國企業組裝或者生產銷往美國的產品,10%的關稅就有可能導致原來外包給中國企業的訂單,外包給其他國家組裝和生產。
邢予青指出,中國要防止川普政府對中國產品徵稅範圍進一步擴大,須透過積極談判說服川普政府取消對中國產品實施的懲罰性關稅,要比利用人民幣貶值對沖川普關稅更為重要。
曾任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的余永定,則列出中國當前面臨的六大不穩定因素:一、P2P泡沫崩潰;二、市場對房地產泡沫會不會崩潰心存疑慮;三、中國經濟下半年很可能減速;四、中美貿易戰對中國經濟和市場信心會產生消極影響;五、中美貨幣政策正在發生分化;六、新興國家市場出現金融危機。
他指出,上述這六項因素加在一起,一定會對人民幣匯率產生下行壓力,而人民幣匯率下行壓力又會強化貶值預期。因此中國應對出現新一輪資本外流和人民幣貶值做好準備,應向市場發出明確訊息:「『保7』不是我們的目標,我們沒有任何一個匯率目標要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