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纽约 加州 康州 华盛顿 弗吉尼亚 宾州 新泽西 马萨诸塞 马里兰 佛罗里达 更多
阿拉巴马 阿拉斯加 阿利桑那 阿肯色 科罗拉多 怀俄明 威斯康辛 西弗吉尼亚 佛蒙特 犹他 得克萨斯 田纳西 南达科他 南卡罗来纳 罗得岛 俄勒冈 俄克拉荷马 俄亥俄 北达科他 北卡罗来纳 新墨西哥 新罕布什尔 内华达 内布拉斯加 蒙大拿 密苏里 密西西比 明尼苏达 密歇根 缅因 路易斯安那 肯塔基 堪萨斯 爱荷华 印第安纳 伊利诺斯 爱达荷 夏威夷 乔治亚 德拉瓦 哥伦比亚特区 (首都: 华盛顿DC) 关岛 北马里亚那群岛 (首府: 塞班岛) 波多黎各自由邦 美属维吾尔京群岛
正在消失的中产,释放了一个危险信号
[ 编辑:usahrsh | 时间:2018-08-10 07:57:51 ]

原标题:正在消失的中产,释放了一个危险信号

点击上方“i黑马”,选择“置顶公众号”

黑马智库,创业必读

更多创业内容请访问www.iheima.com

 

必须为每一个奋斗者,提供上升的管道、发展的空间和未来的希望!

 

正解局出品

 

局长曾经分析过中国人的收入情况,超过80%的中国家庭,人均月收入不超过3000元。很多读者觉得不可思议,给出的理由是,海淘、出境游、汽车消费火爆异常,现实与文中的数据不符。

 

一个可能的答案是,一部分人在消费升级,一部分人在消费降级。

 

一个确定的事实是,中产正在消失。

 

 

 

先看美国。

 

长期以来,中产阶级占美国社会的大部分。2000年开始,形势发生了逆转。

 

美国独立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美国中产家庭比例从1971年的61%降至2000年的55%,2015年,首次跌到了50%。

 

(美国中产家庭比例变化 来源:皮尤研究中心)

 

与冷冰冰的数据相比,美国老百姓的体会更深。调查发现,2000年,尚有一半的民众认为自己的收入在中上阶层,2015年下跌到37%。

 

另一个观察视角是,年轻人的收入想要超越父辈同龄时的水平,越来越难了。

 

(年轻一代30岁时收入超越父辈同龄时水平的几率 来源:皮尤研究中心)

 

看上面的图表,1940年出生的人,30岁时,有90%的几率超越父辈。此后,这个几率不断下降。80后最苦逼,只剩下50%了。

 

这说明,与父辈相比,美国年轻一代,越来越穷了。

 

中产占比下降的,还有德国。

 

柏林世界经济研究所报告显示,1991年至2013年,德国中产从60%降到了54%。

 

日本就更惨了。

 

经济泡沫破裂,日本家庭的平均年薪从1994年的664.2万日元降到了2013年的528.9万日元,足足少了两成。

 

日本相对贫困(年收入在122万日元以下)也从1985年为12.0%,攀升到了2012年的16.1%。

 

 (日本相对贫困人口比例来源:日本厚生劳动省)

 

《2010年“中流层”消失》、《中流崩溃:日本工薪族正步入下层》、《下流社会》等日本畅销书,说的便是,日本中流(中产阶级)崩溃后,迅速滑入“下流社会”陷阱。

 

皮尤研究中心的另一份调查报告中,11个西欧国家中有7个国家(挪威、丹麦、卢森堡、芬兰、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中产阶级在减少。

 

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欧洲正在消失的中产阶级?来自工作领域的证据》报告显示,在2004年到2011年之间,欧洲的中产阶级人数减少了2.3%,萎缩最为严重的国家包括德国和希腊。

 

可见,中产阶级逐渐消失,并非偶然现象。

 

 

 

中产逐渐消失的同时,贫富差距也在拉大。

 

联合国报告指出,1981年,美国最顶层1%的人的收入,是底层50%的人的27倍,今天,达到了81倍。

 

 

再看皮尤研究中心的另一份数据,1963年到2016年,美国上层家庭的收入增长了90%,底层家庭的收入增长不到10%。

 

法国的情况也是如此。1983到2014年,最富有的1%人,平均收入增长了98%,而其他人的平均收入只增长了31%。

 

这并非巧合,贫富差距拉大,正在成为一个世界性现象。

 

澳大利亚:8月1日,澳大利亚社会服务委员会和新州大学共同发布的《澳大利亚2018年收入不平等报告》显示,在2003年至2015年间,最富有的20%的家庭的平均财富增长了53%,但最贫困的20%的家庭平均财富则下降了9%。

 

俄罗斯:财富研究机构新世界财富在一份报告中称,62%的俄罗斯财富是由百万富翁所持有,26%的财富则是由亿万富翁所持有。

 

日本:一桥大学经济研究所小盐隆士教授研究发现,2013年至2015年,日本家庭存款余额超过4000万日元的阶层和不足100万日元的阶层,都在增加,两极分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2017年,世界财富与收入数据库公布了第一份有关1980到2016年之间世界贫富差距状况报告。

 

根据这份报告,在全世界的范围内,不论在哪里,贫富差距都在加大:自1980年代以来,1%的富人获取了收入增长的27%,而一半的最穷的人,他们则只获得了12%。

 

报告称,除非全球采取协调的政治行动,否则贫富差距将继续扩大;“全球最富裕的1%的收入份额可能从现在的近20%上升到2050年的24%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全球最贫穷的50%人口的收入将会从10%降到不足9%。”

 

触目惊心。

 

 

 

众所周知,最稳定、最理想的社会类型,是中产占多数的橄榄型。

 

贫富分化,导致了社会结构从橄榄型向沙©型转变。

 

 

比沙©型更形象的,是日本“战略之父”大前研一提出的“M型社会”。

 

M型社会,指的是原本人数最多的中产,除了小部分能够继续往上,跻身富人阶层,其他大部分都再次返贫,沦为了穷人。

 

 

M型社会,是大前研一研究日本后作出的判断,也能用来解释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中产消失的现象。

 

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美国中产家庭减少的同时,高收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却在增加。

 

(美国高收入、中产、低收入家庭占比变化 来源:皮尤研究中心)

 

美国人口普查局也发布了类似的数据,1967年至2017年,高收入家庭从8%升至26%,中等收入家庭占比下滑。

 

(2000年至2014年美国中产的变化 来源:《商业内幕》)

 

这一切,都在表明,美国中产内部在分化:富者更富,跻身上一层;贫者更贫,跌落下一层。

 

留下来的中产,自然就少了。

 

 

 

中国的情况略有不同。

 

不同于美国、日本等成熟的发达国家,中国经济仍在较快增长,中国人的财富也在快速增长。

 

今年年初,世界知名财富智库NWW(New World Wealth)发布的全球财富报告显示,近10年来,中国私人财富增长了198%。

 

(世界各国/地区私人财富增幅 来源:New World Wealth)

 

其中,富起来的中高收入者,可称之为中产,或伪中产。

 

“拥有5万至50万美元(约32.75万-327.53万人民币)财富的成年人属于中产”,根据瑞信这一标准,中国的中产达1.09亿人,占全国成年人口的11%,位居世界第一。

 

且不论数字的真假,中国国民收入依然处于一个上升的通道,只要经济还在发展,中产的绝对数量,仍将增加。

 

但是,正如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丁元发出的警告:“中国的整个社会结构还没形成橄榄型就已经逐步呈现M型了,本来很弱的中间阶层在往下塌陷。”

 

中国的中产,压力更大,也更脆弱——

 

2017年12月10日,中兴公司42岁的研发组主管从公司的高楼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2018年1月22日,一场感冒,轻易掏空了北京的中产,让一个家庭疲于奔命,支离破碎。

2018年6月5日,44岁的万达商管公司南京万达茂分公司总经理徐某,坠楼身亡。

 

房子、教育、养老,压得中产喘不过气,重病、失业、股灾、理财暴雷,更是一步步将中产压垮。

 

 

 

 

M型社会,是非常危险的。

 

不仅失去了中产这一维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而且将形成了贫穷、富裕两极分化的格局。

 

正如你看到的,一部分人在消费升级,一部分人在消费降级:

 

高收入者海淘,中等收入者用京东,低收入者用拼多多。

高收入者出境游,中等收入者国内游,低收入者公园里走走。

高收入者收房租,中等收入者当房奴,低收入者租房住。

 

更危险的是,正如字母“M”的形态所昭示的,中低收入阶层要想进入为高收入阶层,中间隔着一条巨大的“V”型鸿沟,难上加难。

 

 

这个“V”字,不是胜利的标志,而是危险的信号。

 

必须打破这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必须为每一个奋斗者,提供上升的通道、发展的空间和未来的希望!

 

* 本文由正解局(ID:zhengjieclub)授权i黑马转载。让创业不再孤独,提升普通创业者的成功率,欢迎关注i黑马。

i黑马,让创业者不再孤独。

商务合作:15801105017(微信)

上一篇:法拉盛大学点交34 大道 水面惊现女尸
下一篇:华人家庭婚姻破裂 妻告夫擅自卖房
发布评论
称呼: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