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家付了首付才发现房产中的阁楼(loft)竟是非法修建的,即将被拆除。图为屋顶阁楼示范,非本案中的阁楼。 (Phil Dokas/flickr creative commons)
根据曼哈顿民事法庭的起诉书,两名华人去年11月签署买房合同,并支付了十分之一的首付——12.6万美元给原业主。双方在合同中同意,房产将以“现状出售”(sold as is),这意味着签订合同时房间什么样,售出时就什么样子。
不过,华人买家在房子即将过户(closing)前处理手续时,无意中从康斗大楼的律师处得知,原业主从来没有向大楼申请过修建什么阁楼,这个阁楼的修建是违反该康斗大楼条例(By-law)的。
此外,律师还告诉华人买家,大楼的建筑咨询师建议将阁楼拆除,因为当前大楼的建筑容积率已经到顶,不能再增加建筑面积了。所谓建筑容积率(floor-area ratio,简称FAR),是指总建筑面积/总占地面积。为防止人口负荷过重,通常城市中的FAR均有上限。
起诉书中称,如果阁楼被拆除,那么被告业主就没有履行合同中“现状出售”的条款。同时,华人原告还发现,被告业主曾在合同签订后,向楼宇局申请将阁楼的修建合法化,但被楼宇局拒绝。
华人要求取消合同,并要求原业主还回首付,但均被拒绝,因此只得将业主告上法庭。
据房地产业内人士介绍,“现状出售”的房产通常价格偏低,因为卖家不会对房间做任何保证或整修。这对许多买家而言,通常意味着卖主财务出现状况急需用钱,但有时也因为房子本身隐藏有问题。因此买家在签订合同前,最好聘请专业人士进行检查,看是否存在非法建筑。若发现问题,可试着合理要求对方进行整修。
此外,“现状出售”不仅意味房屋的物理情况,还包括房贷、房产税、屋主委员会(HOA)的费用等,因此买方需调查清楚房屋的财务状况,才不会无端摊上上家欠下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