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纽约 加州 康州 华盛顿 弗吉尼亚 宾州 新泽西 马萨诸塞 马里兰 佛罗里达 更多
阿拉巴马 阿拉斯加 阿利桑那 阿肯色 科罗拉多 怀俄明 威斯康辛 西弗吉尼亚 佛蒙特 犹他 得克萨斯 田纳西 南达科他 南卡罗来纳 罗得岛 俄勒冈 俄克拉荷马 俄亥俄 北达科他 北卡罗来纳 新墨西哥 新罕布什尔 内华达 内布拉斯加 蒙大拿 密苏里 密西西比 明尼苏达 密歇根 缅因 路易斯安那 肯塔基 堪萨斯 爱荷华 印第安纳 伊利诺斯 爱达荷 夏威夷 乔治亚 德拉瓦 哥伦比亚特区 (首都: 华盛顿DC) 关岛 北马里亚那群岛 (首府: 塞班岛) 波多黎各自由邦 美属维吾尔京群岛
今年纽约市议员选举 华社未现「紅潮」
[ 编辑:usahrsh | 时间:2023-11-09 09:12:20 ]

近年來華人集中選區選民投票傾向向右轉成為主流媒體熱衷的話題,但在前幾次選舉中曾經顯出「翻紅」端倪的華人選區,在這次的市議員選舉中卻未能再繼續「紅潮」為紐約市增添共和黨市議員,這是什麽原因?熟悉華人社區政治的分析人士認為,這種情況說明在最基層的地方選舉中,華人仍然是更看重候選人在議題上的立場而不是黨派,同時這次選舉中華人選區兩黨候選人大多均為華人也進一步淡化了華人選民的黨派觀念。

華人選區在近年來表現出的的「翻紅」趨勢備受外界關注。亞美法律援助處的調查顯示,2016年的總統選舉中,79%的亞裔投給民主黨的希拉里,17%投給了共和黨的特朗普,而2020年的選舉中,67%的亞裔投票給民主黨的拜登,30%投給了特朗普。2021年的市長選舉,共和黨候選人斯拉瓦(Curtis Sliwa)在全市範圍以40個百分點的差距敗北,但在一些華人集中選區卻贏得了大多數選票。這種趨勢在去年的州長選舉中得到繼續,在南部崙的華人集中選區,共和黨州長候選人李修頓得到了超過60%的選票,同時布碌崙還選出了首位共和黨華人州參議員鄭永佳,使很多主流媒體驚呼華人選民已經「右轉」。

這次紐約市市議員選舉中共和黨仍然在某些選區創造了不俗的成績,比如在布朗士13選區,共和黨候選人馬莫拉塔(Kirsty Marmorato)以52.8%對47.2%的成績領先民主黨衛冕候選人維樂貴絲(Marjorie Velázquez),雖然郵遞選票尚未計算在內,美聯社已經宣布維樂貴司贏得了競選。但在華人較多的選區,共和黨候選人無一勝出。連包含部份賓臣墟的布碌崙第47選區衛冕共和黨市議員李凱鍵也輸給了衛冕民主黨市議員紀思庭,皇后區奧克蘭花園的第23選區保守黨候選人周國東也輸給了民主黨衛冕市議員李琳達。

對此亞裔政治俱樂部亞潮盟的共同創始人朱雅婷說,華人這些年對極端民主黨的政策有所不滿,催生出投票的力量已經取得明顯效果,即使民主黨政客或候選人,觀點也已經更趨於中立而遠離極左,這是華人對紐約市政治的一大貢獻。但歸根結底,華人選民仍然是一個重視議題而非黨派的群體。比如43選區的莊文怡和20選區的黃敏儀,均為民主黨候選人,但她們在教育、治安等議題上都與華人理念相同,因而得到大量華人選民的支持。「這是正確的方向,我們原本就應當超越黨派或族裔身份的限制,以立場和觀念決定選票走向。」朱雅婷說。

紐約市居民聯盟共同創始人臧東慧說,其實一些促選微信群中大家爭論最多的一個主題就是到底應當是選黨不選人,還是應當注重跟候選人的個人立場。之前華人表現出「翻紅」的選舉大多為聯邦和州市的一級的選舉,選民更容易看中黨派之間的區別,但市議員選舉作為最基層的選舉,選民會更傾向於選自己熟悉、信得過的候選人,而不是按黨派立場來決定把票投給誰,而且這次很多華人集中選區的競爭都是在華人之間展開,更使候選人自身與選民的聯繫成為關鍵。他也指出,華人選區「翻紅」現象主要發生在疫情高峰時期,華裔選民在深藍紐約投票給共和黨是被「逼上梁山」,但現在社會矛盾已經有所緩和,也使得黨派之別選民心中的分量有所減輕。臧東慧也說,華人區選出來的民主黨官員,立場大都不是極端左派。「這說明華人發聲是最重要的,只要出來發聲,政客就能知道如何才能代表選民的立場,如果不發聲,誰選上了都沒有。」他說

上一篇:纽约黑女公交车上攻击司机 警方通缉
下一篇:皇后区废弃房內 查获千万元毒品枪枝
发布评论
称呼: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