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一份最新報告指出,年齡歧視是紐約必須面對的一個嚴重問題,尤其是65歲及以上長者居民預計將繼續增加。市衛生局在一份關於年齡歧視的分析中表示,「在新冠疫情期間,老年人和有色人種的疾病和死亡數字不成比例地高。」
據《紐約郵報》報道,市衛生局這份題為《紐約市,我們的年齡歧視如何?》的簡報稱,「這場疫情暴露了年齡歧視的長期存在,例如在分配護理資源方面,一些公共言論把老年人描繪成不如年輕人有價值。」
根據老人服務局(Department for the Aging)數據,紐約市865萬人之中,有173萬人是60歲及以上長者,佔全市人口20%。隨著嬰兒潮一代成為長者,這個數字到了2040年預計將飆升至186萬人,佔全市人口40%。
報告稱,年齡歧視可能會使紐約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狀況惡化,並增加醫療費用;相反,對年齡的正面看法將對健康產生正向幫助,例如有利預防癡呆症。
衛生局亦在分析中引用了2019年的一項未公開內部調查統計數據,該調查在新冠爆發之前訪問了1200名成年人,其結果揭示了對老年人的歧視。
民意調查發現,60%年輕人認為紐約市老年人是社區的重要成員,而只有35%的紐約人認為情況確實如此。與此同時,近40%的 65歲以下受訪者表示,放慢語速有助於老年人理解事物,而只有13%老年人認為有這必要。
此外,有近1/3年輕人認為,老年人太容易被冒犯或把無辜的言論視為年齡歧視,而抱持這兩個觀點的長者分別只有7%和9%。值得注意的是,近20%年輕人認為長者會消耗醫療保健系統和經濟,幾乎是持此觀點的長者的兩倍(11%)。市府官員表示,這些例子已構成了「敵視性年齡歧視」。
另外,有37%年輕人表示需要保護長者免受嚴酷社會現實的影響;有1/3年輕受訪者表示,長者會因年紀老邁而無法做某些事情,並會因失敗而受到情感傷害,而同意這些說法的老年人只有14%。有29%年輕受訪者表示不應允許老年人工作,因他們已經償還了對社會的債務,而持相同看法的老年人只有7%。衛生官員形容,這是「仁慈的年齡歧視」。
報告表示,「減少年齡歧視是紐約市健康老齡化的關鍵,可以讓每個人都過上更長壽、更富有成效的生活。儘管年齡歧視普遍存在於個人和系統層面,但意識問題及加深認知是消除對老年人的負面刻板印象和假設的重要第一步。」
衛生官員表示,將與老人服務局密切合作,遏制年齡歧視,為長者在社區中創造機會,並於最近與教育局發布一份反年齡歧視指南,向學生傳授有關年齡歧視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