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纽约 加州 康州 华盛顿 弗吉尼亚 宾州 新泽西 马萨诸塞 马里兰 佛罗里达 更多
阿拉巴马 阿拉斯加 阿利桑那 阿肯色 科罗拉多 怀俄明 威斯康辛 西弗吉尼亚 佛蒙特 犹他 得克萨斯 田纳西 南达科他 南卡罗来纳 罗得岛 俄勒冈 俄克拉荷马 俄亥俄 北达科他 北卡罗来纳 新墨西哥 新罕布什尔 内华达 内布拉斯加 蒙大拿 密苏里 密西西比 明尼苏达 密歇根 缅因 路易斯安那 肯塔基 堪萨斯 爱荷华 印第安纳 伊利诺斯 爱达荷 夏威夷 乔治亚 德拉瓦 哥伦比亚特区 (首都: 华盛顿DC) 关岛 北马里亚那群岛 (首府: 塞班岛) 波多黎各自由邦 美属维吾尔京群岛
华人参选人支持儿童教育中家长知情权
[ 编辑:usahrsh | 时间:2023-03-28 09:57:44 ]

紐約華人參選人談孩子教育中的家長知情權

還有:不尋求執法措施將家長合法表達擔憂的行為定為犯罪,除非真的發生威脅事件;要求學校對暴力事件保持透明;列明學校是否允許變性學生參加女子運動比賽,以及學校對變性學生使用洗手間和更衣室的規定,等等。

該法案旨在讓家長能挑戰「覺醒派」(woke)教育及功能不良的學校體制,法案出台的關鍵原因,則是愈演愈烈的文化覺醒運動。但批評者表示,這將推動一場極右翼運動,導致書籍禁令、針對跨性別學生的限制和全國各地吵吵鬧鬧的學校董事會會議。

該法案上週五以213比208在眾議院過關,國會中的民主黨議員全部投下反對票,包括紐約三大華人社區的代表:法拉盛的國會眾議員孟昭文和華埠/日落公園國會眾議員高德曼。

投贊成票的都是共和黨議員,但有5名來自保守派「自由黨團」的共和黨人倒戈,理由是「聯邦政府不應該介入教育」,希望「廢除」教育部。

以上是美國國會圍繞公立學校向學童討論有關多元性別、性別認同、性取向等議題展開教育界「文化抗爭」的最新進展。這類問題在一些州已經經過長期醞釀且有了公共討論的基礎。在南布碌崙班森賀區,今年有5名華人參選人角逐第43選區市議員一職,他們如何看待這個議題?

共和黨參選人譚瑩瑩:支持法案

活躍於布碌崙華社的教育維權人士、共和黨參選人譚瑩瑩(Ying Tan)有兩個孩子,一個七歲,一個三歲,她對上述《家長權利法案》的五條核心內容均支持。她說:「家長作為孩子的監護人,當然對孩子的教育情況享有知情權。」

她表示,家長一直都有權利,現在紐約的學校每年也至少召開兩次面對面的家長會,但仍然有需要把《家長權利法案》條例寫清楚,因為灰色地帶也確實存在,「讓家長可以從更多方面知道學校到底做了什麼,自己的小孩在學校是否有受到適當的教育。」

近年來,「政治正確」「文化覺醒」運動悄然蔓延到學校,譚瑩瑩舉例說,她的小孩從去年一年級開始,學校所有的表格都有一個單詞Pronounce,用這個自定義、非男非女的性別代詞替代了原來的「男」和「女」的性別選項,孩子報名夏令營,也會被問「What is your Pronounce」?

「我們都尊重這些不同的性取向的人,但是為什麼要在小的時候給他們灌輸性教育呢?」譚瑩瑩說,她反對對小孩子進行有關LGBTQ問題的課堂教學和討論。

她認為,關於同性戀和跨性別者問題的討論應該「與年齡或發展相適應」,「應該是在他們心理成熟的時候,他已經能為自己做負責任的決定時,例如高年級和大學生,讓他們自己選擇他們想要的路。」

民主黨參選人陳偉儀:開放渠道多溝通

灣脊區市議員紀思庭前華裔助理、正在競選43選區市議員的民主黨人陳偉儀(WaiYee Chan)說,現有的紐約市家長權利法案已經足夠,她不明白為何國會要推出另外一個法案,「這是聯邦政府的越權行為,他們不應該介入教育。」

對於「家長是否應是自己孩子的決策者」的問題,陳偉儀說,她雖然沒有小孩,但從家長的角度,她同意家長參與教育的作用,對於校區做出的對孩子身心發展產生影響的任何決定,都要請家長參與。

「家長當然有決定權多一些,但家長要和學校合作,家長有知情權,學校也要分享,走中間溫和路線,什麼都有溝通。 」陳偉儀說。

對於變性人參加女子體育比賽或者使用女性洗手間、更衣室,陳偉儀認為「如果法律上承認她正式男變女,應該可以進入女廁,參加女子運動隊。否則她就會感到被排除在外(構成歧視)。」

但是從「性別認同」的遣詞用句看,「跨性別人士」不僅是經過手術後成為異性,還包括自認為是女性的生理男性,例如男性女身或女性男身。陳偉儀說,對於這種爭議性,她個人的價值觀也無法接受自認為的突然變性,「我會很有保留」。

陳偉儀說,大家都想保護自己的群體,她主張開放渠道「兩方面溝通,尋求一個解決的方案。」「政策應該反映家長和社區的需求,不是把其它的政治元素加入,讓孩子成為無辜的受害者。」

談及她的教育政綱,曾領導華策會布碌崙及皇后區社區服務多年的陳偉儀說,除了大家都同意的議題:支持特殊高中和天才班外,她主張增加課後班和暑期班,多一些資源到社區,有益於挖掘學生的潛能。她也希望華人家長在注重考試成績外,能打開眼界,多關注學生全面素質成長的教育環境。

民主黨籍參選人伍溢文:不作評論

另外三名參選人中,民主黨參選人、寇頓幕僚長莊文怡說,她身為兩個小孩的母親,對家長的知情權自然持肯定態度,也希望學校聽家長的建議,但強調教育需要各方合力,「家長不一定全對,學校也不一定都對,不左不右,凡事結合著來」。

另一名民主黨籍的參選人、前學區委員會委員伍溢文(Stanley Ng)表示,他在逐行研究了上述《家長權利法案》後決定「不作評論」。

以共和黨及保守黨參選第43選區市議員的何政傑(Jack Ho)尚未對該議題表態。

華人家長中,布碌崙八大道博主、共和黨人凌飛認為,某種意義上,家庭與父母的重要使命,就是幫助減少學校與社會對孩子的傷害,他對當下出爐的《家長權利法案》的解讀就是:「當學校與社會在左派侵蝕下潰敗時,家長是孩子的最後堤防」

上一篇:2023年全美最宜居城市 麻州剑桥市居首
下一篇:司法改革引反政府示威 以色列陷动荡
发布评论
称呼: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