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車輛進入曼哈頓將徵收「擁堵費」預計明年施行,各界都熱切關注最終對各種車輛及不同時段的收費細節。來往於華埠、法拉盛、布碌崙的通勤小巴也將面臨這一收費,業者昨(16日)無奈稱,經歷疫情車輛班次已銳減,「擁堵費」或會直接影響生存,面臨停業。
「擁堵費」計劃討論已久,很多人擔心加重開車人士負擔,也有人擔心下城區生意暗淡,遊客不再來華埠消費。而來往於華埠與法拉盛、華埠與布碌崙之間華人運營的兩條小巴路線,業者坦言若行業不能得到豁免,將無法經營面臨倒閉。
跑華埠法拉盛路線的司機李先生昨在孔子大廈門前等待乘客,他說並不清楚「擁堵費」的事,無奈小巴班次已經大減,疫情前這條線上有73輛車,現在只剩17輛,以前營業到晚上12點多,但現在8點不到已是末班車。
對於會被徵收9至23元的「擁堵費」李先生稱,半小時發一班車,有時每天只能跑兩個來回,不是在上下班高峰時間的話,一趟車可能只有3至4人,根本沒錢賺。但車輛保險每年也要三萬多,還沒算上油錢、其他開銷,真的非常難生存。很多同行都轉行去了超市、零售。
華埠與布碌崙小巴業者林先生望著怡東樓側小巴站牌,無奈道以前申請這個車站也花了很多力氣和時間,這兩年疫情,華埠布碌崙小巴由160多車銳減到33輛。很多人都做不下去了,現在還要收費的話,這個行業就完了。林先生說,15分鐘一班車經常坐不滿。他也表示對收費不知情,如果明年真收費了,可能也就不做了。
被問及會否將「擁堵費」分攤給乘客,司機李先生說:以前試過加價,又有過業內惡性競爭,現在4元一程,再加的話會與地鐵價差太多,很多人便不願再坐,寧願去坐地鐵。一樣也會沒有生意,最後面臨倒閉。
家住皇后區法拉盛的陳先生指,華人小巴現在已經班次疏、早收工。但仍是很多華裔市民通勸於三區的主要交通工具。因為直達節省時間,有女性擔心地鐵安全也會多選擇小巴,還有一些不諳英語的華裔市民,來往三區主要依賴小巴,若小巴經營不下去將會是很大的問題。
競選第一選區市議員的候選人李翠珊之前參加反「擁堵費」示威為華埠發聲,她指,小巴若要生存必會轉嫁收費給乘客,很多小巴乘客都是工薪階層,很多人因為負擔不起華埠的房子才搬去外區,但仍需回來上班,加價會直接影響他們。但若小巴業者因經營成本太高而營運不下去,也會影響乘客,到時,除了地鐵則沒有其他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