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眾議會為美甲業提新案,要求由美甲工、雇主與民代等成立新委員會,建立最低工資與健保等各項勞工標準;對此,華裔業者指,美甲師日薪最高達逾300元,遠超最低標準,員工想少繳稅,瞞報收入,若此案通過,薪酬與工時成硬性指標,恐讓疫後的「勞工荒」雪上加霜。
美東華人美甲協會會長余健指,若此案通過,恐對美甲業帶來負面影響;他說,美甲工的薪水分為固定薪水與小費,多數華人美甲店的員工固定時薪已達到15元,旺季再加小費,日薪可超過300元,淡季的日薪也有200元左右,遠高於最低時薪。
美甲業者狄鍾琪表示,美甲工雖早達到最低時薪,但部分員工為少報稅,瞞報部分收入,導致公開文件顯示,行業薪酬偏低;他指,疫情爆發後,因失業救濟金等福利發放,各行業已出現「勞工荒」,若薪酬與工時在美甲業成硬性指標,恐讓店家更難雇用員工,「員工也不願意」。
對於健保,狄鍾琪說,他早前提出為員工購買醫保,遭到對方拒絕;他指,按照雇員的報稅紀錄,員工可通過州府購買便宜且包含診療項目多的醫保,遠好過雇主的醫保,批評民代未了解實情。
狄鍾琪表示,2015年州府要求整頓美甲業,30%的商家已結業,疫情趨緩後,美甲業最需解決「勞工荒」,他呼籲民代聽取各方意見,制定合理的提案,惠及整個行業。
余健指,一名美甲工平均每月醫保約500元,業者的利潤已逐年縮減,難再負擔支出;他說,近年民代提出部分美甲提案存在爭議,年前業者才抵制由第三方評估美甲業者是否能拿到經營執照,今年又提新案,批評工會背後推動,提案沒有代表所有美甲師的聲音,「我們也是小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