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亞平會作為遊民所地址的土地擁有者,因為社區強烈反彈,同民選官員宣布暫停39大道的遊民所建案。
聲明指出,過去四個月,亞平會陸續透過與「都市資源機構」(URI)、市府遊民服務局舉辦第七社區委員會議、與市議員黃敏儀舉辦社區會議,以及多場與個別非營利機構及個人溝通後,決意推進39大道遊民所項目。
「過去半個世紀,亞平會秉持『扶貧助弱』的使命,提供紐約市弱勢團體一瓦遮頭的機會。」亞平會委員會主席譚潔華在聲明中表示,「我們堅信此建案將成為法拉盛社區的資產,我們並期待與URI及市府長期合作,確保這個過渡性住房提供低收入移民家庭一個重新站穩腳步的機會。」
「這說明我們決定利用39大道這塊土地資源建設過渡房屋的理由,這還包括全方位的亞裔語言服務和外展方案支持多元化社區。我們期待未來與法拉盛領袖為社區共同前進。」亞平會共同行政總監孫慧君、俞思亮表示。
39大道133-04號的過渡性住房項目稱為「玉蘭花園」,將提供90戶家庭單位。有21歲以下少年兒童的家庭有權申請「玉蘭花園」,住客將每天接受個別案例管理、個人與團體輔導、永久住房安置申請、醫療轉介、生活技能訓練、兒童課後班、求職訓練、托兒等服務。
「都市資源機構」負責運作「玉蘭花園」,該機構有超過40年的相關經驗,並擁有超過20所分散於曼哈頓、布碌崙、布朗士與皇后區的收容所。
亞平會與「都市資源機構」透過住房開發基金(HDFC)共同擁有「玉蘭花園」。合約限制在未來30至40年內,原來的土地使用權僅用於過渡性房屋,之後轉為經濟住房(平價屋)。
根據亞平會聲明,玉蘭花園可以減少街上遊民與當地弱勢團體缺乏住房的問題,同時提供居民就業協助,「許多住在法拉盛的居民藏身於不合法的地下室、不安全的酒店,或與其他家庭成員擠在狹小的公寓,有些更在街上流浪。」
聲明表示,法拉盛第7社區委員會指出社區中有41%的家庭面對高額租金的壓力,此外,有25%的家庭住在擁擠的環境中,當地將近2.2萬名亞裔年收入低於聯邦貧窮線。
該項目周邊高檔住宅林立,包括天廣新天地(Tangram)、天景豪苑(Skyview)以及西邊規劃有13棟多用途樓宇的特殊法拉盛濱水區(SFWD),法拉盛大聯盟代理主席羅維宗接受採訪表示,法拉盛大聯盟一直尋求與亞平會對話,希望它聽取民意,改建可負擔住房,但亞平會仍一意孤行、漠視社區意見推進遊民所項目。州參議員劉醇逸曾表示該項目暫停,但現在看來所謂的「暫停」只是為了走走「告知」的程序,目的還是推進;把遊民所建在這些豪宅旁邊,將來如果對社區治安、對商家的生意造成什麼影響,民間是否有更大的抗爭?這難以預料,也非法拉盛大聯盟所能控制。
亞平會(AAFE)23日宣布法拉盛39大道133-04號過渡性住房項目將繼續推進,今年秋季動工,工期20個月。法拉盛市議員黃敏儀當天發表聲明說,該地塊建設什麼項目,亞平會可自行決定,無需民選官員或社區委員會批准;接下來,她將確保社區繼續獲得信息和參與,包括設立一個真正有社區參與的諮詢委員會。
另外,黃敏儀表示該遊民所項目不需要民選官員或第七社區委員會的批准。該項目是在上一任市議員的任期時,亞平會作出決定的,她就任市議員後,工作重點是確保一個透明過程和與社區的接觸,以解決公眾的關切。她與利益相關者、亞平會、城市資源機構(URI)和遊民服務局舉行了多次對話和會議。
黃敏儀說,亞平會聽取了她的一些關切,進行了一些調整,包括住址在第七社區委員會轄區範圍的家庭,將被優先安排,以確保這個設施為當地亞裔和法拉盛需要過渡性住房的家庭提供服務,亞平會也將在接收住戶時讓亞裔更容易獲得幫助。
在法拉盛社區各界再度同仇敵愾、反對39大道遊民所建案的時刻,亞洲人平等會「適時」推出「法拉盛家庭與兒童過渡住房」的下一步規畫,新聞稿洋洋灑灑2200多字,描繪了「玉蘭花園」的「美好願景」,但核心內容只有11個字:「39大道工程計畫必須重啟」。
亞洲人平等會,如果顧名思義,難道不應該是為了亞裔的利益而拚力抗爭的社區機構嗎?幾十年前的早期創辦者在街頭奔走呼號為民請命的老照片,至今還刻在許多老華僑的記憶裡;可是近幾年卻走到了華人社區的對立面,如今他們所爭的平等,恐怕是遊民橫行的平等和社區犯罪率的平等吧。
遊民所也好、玉蘭花園也罷,無論名稱如何,都換湯不換藥,改變不了要在法拉盛建造遊民收容所的事實;而亞平等會口口聲聲說與社區進行的溝通,明明是四面楚歌、飽受撻伐,卻硬是營造成一片祥和、歌舞生平。睜眼說瞎話的本事,真是爐火純青了。
6萬多民眾連署簽名反對法拉盛遊民所,都改變不了亞平會和市府當局一意孤行、強推建案的決心,仿佛越是老百姓反對的事情,市府就偏要去做,這既是想證明他們的官威不容草民挑戰,也是視華人社區如糞土的傲慢。
法拉盛遊民所建案對民意的冷漠與歪曲,像極了法拉盛公車道的設置過程;當時也是社區商家和民眾群起反對,擔心對生意與客源造成毀滅性打擊,但交通當局居然拿出了公車道計畫大獲支持的民調報告,信口雌黃,讓人啞然失笑,卻又莫可奈何;而遊民所的結局,大概率也將異曲同工。
亞平會成立的時候,華人社區是多麼欣慰自己有了代言人、傳聲筒,兜兜轉轉幾十年,這個在華社手心裡成長起來的機構,搖身一變成了華社的逆子和掘墓人。
亞平會(AAFE)擬在法拉盛39大道建造名為「玉蘭花園」的家庭式遊民所,經社區抗爭後,該建案於去年12月暫停。法拉盛大聯盟在23日召開會議,他們對亞平會在暫停期沒有召開真正的公聽會感到不滿,並呼籲將該建案改為建造可負擔住房。然而亞平會在當天宣布,該建案的暫停期結束,預計在今年秋季破土動工,2024年冬季開業。
法拉盛大聯盟代理主席羅維宗表示,該建案自暫停以來,亞平會和市府沒有召開真正的公聽會,民選官員也沒有推進公聽會,令社區深感失望。紐約華人總商會會長徐家鵬指出,社區屢次要求亞平會給出經濟影響的數據報告,但他們置之不理:「去年12月州參議員劉醇逸宣佈該建案暫停,不是讓社區暫停發聲,而是希望民選官員替我們發聲,但他們都沒有做到。」
亞平會對此回應:「建案團隊將繼續與社區對話,並分享相關資訊,建立有意義的合作關係,這項工程必須重啟。相關合約仍在談判中。」
亞平會發布承諾書
亞平會還在當天與遊民所運營商「城市資源研究所」(URI)一起發佈了承諾書,承諾建立「住房服務及保留協作」組織(Housing Service & Retention Collaborative),該組織由當地的跨學科人士和社區合作夥伴組成,促進文化交流。
根據目前的施工時間表,亞平會預計玉蘭花園在2024年完工,該年冬季開放使用。在開業前2年內,亞平會和URI承諾開展多項活動,服務弱勢群體。他們還承諾優先考慮第7社委會轄區內的居民入住,優先招聘本地會說雙語的員工,並組建社區咨詢委員會(CAB),每3個月召開一次社區會議。
對於這份承諾書,市議員黃敏儀表示,她很高興亞平會聽取了她的許多擔憂,並對該建案進行調整。她還表示,亞平會和市房屋保護與發展局(HPD)考慮到目前的分區和土地大小,他們認為在玉蘭花園選址造可負擔住房是不可行的。
黃敏儀說,儘管她知道許多社區人士希望建造更多的可負擔住房,而不是玉蘭花園,但她願意參與重新分區的對話:「現在暫停期已經結束,我將努力確保社區知情,並建立一個真正積極參與社區對話的社區咨詢委員會。」

遊民所選址在39大道133-04號,目前是一片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