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區保護及改善聯盟的組織號召下,來自華埠和小意大利的數十名民眾於26日下午齊聚中華公所門前,對格蘭街231號收容所建案再次表達強烈抗議心聲,籲於當晚舉行全體會議的第二社委會代表社區表達民意。
社區保護及改善聯盟表示,經過一場又一場會議,華埠社區已就格蘭街231號建案表達了強烈的反對意願。但仍幾乎未見市府與社區就此有所磋商,這是對紐約市所謂公平分配承諾的嘲弄。擬建遊民所的半英里半徑內,已有6個遊民所設施,還有4個正在籌備中,同一半徑內有6家美沙酮診所,以及將建的全世界最高的監獄。因此「堅決反對該計劃」。
社區保護及改善聯盟成員李翠珊(Susan Lee)表示,該建案不僅將危及社區的公共安全,其所涉及的預算費用也尤為龐大,是在以納稅人的稅金在華埠商業中心修建遊民所。她呼籲市長和主計長確保對所有資金的運用進行審計,令資金用在正確之處。
退休法官凌德麗表示,社區齊聚於此進行抗議示威,因為對市府在建案擬建的過程中並未問詢社區意見感到失望。她指出,我們的社區不具備政治力量,正是因為我們的社委會太過分化,在3個覆蓋華埠的社委會中,華埠從未得到足夠的代表。
每個納稅人都應該思考,當現有收容所仍有足夠床位時,為什麼我們還要花費成百上千萬興建新的收容所。
社區民權人士、反華埠監獄組織NUBC聯合創始人李卓勳(Jan Lee)表示,市府早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起,就開始將遊民所及監獄等為人們所避之而不及的設施設置在華埠,但卻鮮有對華埠進行投資。如今相比周圍其他社區,華埠設施落後,監獄遊民所林立,如若繼續放任,華埠將永遠無法發展,且將受到永久傷害。
前第二社委會成員李宗保(Don Lee)表示,社區反對這一建案,並非不支持遊民。如果遊民所能夠幫助到他們,那麼社區當然會支持該建案。然而事實證明,興建更多的遊民所並未能解決當前的遊民問題。相比遊民所建案,更需要的是永久性住房。他指出,反對該建案不僅是為了華埠的未來,也是為了紐約市需要幫助的遊民而抗爭。
就在當日集會結束之際,李翠珊表示,第二社委會發送訊息告知,舉證發言時間被縮短至1分鐘。語畢群情激奮。她也表示,隨後社區保護及改善聯盟將繼續爭取和抗爭,向市府施壓,要求撤回這項建案。

來自小意大利的小朋友和家人一起參與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