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對飽受爭議的法拉盛家庭遊民收容所,市社會服務局(DSS)、遊民局(DHS)和運營方城市資源研究所(URI)12日首次出席社區會議,與開發商亞洲人平等會(AAFE)一起介紹該項目,吸引50多位社區利益相關者出席。然而會議冗長,州參議員劉醇逸直言:「DHS和URI毫無準備,令人很失望。」
URI代表介紹,該收容所位於39大道133-04號,佔地7萬6391平方呎,將有90個單元,其中23個是統艙,62個單元有一間臥室,5個單元有兩間臥室,住戶必須有18歲以下的孩子。URI將組建社區諮詢委員會,至少每季度召開會議,保障透明度。
將轉成60年可負擔住房
DSS副局長德林沃特(Erin Drinkwater)稱,該項目的合約長達40年,尚未結案,將動用聯邦、州府和市府的資金。關於社區十分關心的4.4億元資金,這筆錢將用於建樓、員工薪水等長達40年的維持費,她尚不清楚具體建樓的費用,將在下次會議告知社區。
社區還很關心該項目究竟是過渡性住房還是遊民收容所,德林沃特說:「我們的目標是服務住房不穩定和無家可歸的人,並為他們提供創傷護理,因此我們不能在合約條款中註明這不是遊民收容所。但合約包含了使用限制,該項目將轉換成可負擔住房,允許先建為期60年的可負擔住房。」
亞平會共同行政總監孫慧君表示,將來他們可能會開發50或以上個單元的可負擔住房。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介紹,劉醇逸犀利指出,這些介紹在DHS和URI官網都能找到,對法拉盛社區毫無針對性,而且URI不夠多元化,若他們繼續無準備地出席社區會議,社區不會合作。他還提出兩個關鍵問題:如何保障收容所服務有需要的家庭?為何一定要建在法拉盛?
德林沃特回應,全市目前住在收容所的人中,約200人上一個地址在皇后區,法拉盛有兒童服務,並方便孩子上學通勤,而且很多收容所住戶是年輕的單身母親,統艙對她們和孩子來說是理想的。
談及相關研究,德林沃特稱,當局會進行公平份額分析和環境影響評估,URI承諾將招聘本地員工,緩解當地就業壓力。孫慧君表示,有研究顯示,過渡性住房不僅不會影響當地的房地產價值,還可能會刺激經濟發展。

法拉盛家庭收容所的單元將有獨立的廚房。URI提供
亞平會(AAFE)、項目運營商「城市資源研究所」(URI)、紐約市遊民服務局(DHS)代表,紐約民代包括國會眾議員孟昭文、州眾議員金兌錫、州參議員劉醇逸和史塔文斯基(Toby Stavisky),以及多位華人社區領袖都參加了會議。
會議開始的近1個小時中,URI和DHS向與會者介紹他們的服務項目及理念,所涉及到在法拉盛大學點擬建過渡性住房的內容非常少,更是沒有提到對自去年12月以來,法拉盛社區民眾及領導人在抗議建過渡性住房中,所提出來擔憂的解釋或解決方案。
這遭到劉醇逸的一頓痛批。他說,「我對URI和DHS的講說非常失望,你們浪費了這麼長時間,社區關心的問題卻什麼都沒有談到,講的都是大家在你們網站上就可以查到的信息,你們沒有關注社區,應該為這次會議做更好的準備。」
在接下來的1小時提問環節中,紐約多位民代與社區領導人,向亞平會、URI和DHS提出了對該項目的一些疑問與擔憂。
URI在1頁的PPT簡報上介紹,在法拉盛39大道133-04號地址擬建的過渡性住房的90個單元中,將包括23個單身公寓(studio),這引起了許多人的質疑。
他們問,「如果是提供給有小孩的無家可歸的家庭,為什麼會有單身公寓? 」DHS副局長艾琳·德沃特沃特(Erin Drinkwater)解釋道,「單身公寓是提供給帶著年紀很小的小孩的年輕母親的住所。」
社區華人領袖要求知道建過渡性住房,將對法拉盛的安全和經濟帶來的影響。
德沃特沃特表示,「將被安置在過渡性住房的人,都是家暴倖存者,或是因收入太低而負擔不起租房的人等,他們都有工作,小孩在上學,和街頭的流浪漢不一樣。不會對安全造成負面影響。而在法拉盛街頭的流浪漢,會有街道外展工作者(street outreach worker)負責,和過渡性住房不屬於同一個項目。」
亞平會共同行政總監孫慧君(Jennifer Sun)也表示,「根據一項報告,將在過渡性住房為住戶提供的教育、職業培訓、托兒、交通等一系列援助服務,將會對經濟產生正面作用。」AAFE承諾將公開這一報告。DHS也表示,會從當地僱用工作人員。
孟昭文強調,要確保該項目惠及法拉盛當地民眾。而URI和DHS並未就此作出詳細的正面回應,他們在就紐約市範圍的泛泛而談,引起了與會社區領導人的不滿。
他們紛紛表示,URI和DHS需了解更多社區民眾對於該項目的擔憂和訴求,而不是「閉門造車」。參加會議的孫瀾濤律師也進一步呼籲,「進行這一項目,需要考慮社區的感受,需要和社區實在的對話,不要宣傳。」
DHS表示,過渡性住房將免費提供給符合條件的有小孩的家庭居住。項目4.4億的經費,是40年合同期的所有費用,包括將提供所有服務所需的費用,將會公布資金使用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