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逢年底,又到了各類金融案件頻生的時候。據華埠市警5分局消息,在過去數月的時間裡,支票遭篡改盜竊案件已成為該區愈發猖獗的一類犯罪。而受害人則多為耆老或商家,平均損失逾萬元。但有關犯罪分子的作案方式則存在多種可能,目前尚難以確認。針對此類犯罪,市警金融犯罪工作組建議民眾盡可能使用在線轉賬的方式,如發生案件則及時報警,善用美國郵政調查服務(United States Postal Inspection Service),在及時告知銀行的同時,最好亦能經常檢查自己的信用報告是否存在可疑交易。
市警5分局消息,自9月至今,轄區內共接報了7起支票遭篡改並盜竊的案件,案件類型各異,但受害人以耆老和商家為主,其中以耆老為多數,平均損失超過一萬元。
當前所知的首起案件發生於9月8日,一名71歲華裔老人到郵局郵寄了一張251元的支票,用以支付Spectrum的網費,但不久後他發現,這張支票被改寫為1萬2900元後兌換,且Specturm並未收到這筆費用。
10月5日,華埠一海鮮公司於宰也街(Doyers St)上的郵局寄出一張1萬9510元的業務支票後,發現被非接收方盜取兌換。
10月9日,一名76歲華裔老人發現,自己於8月10日寄出的一張9500元的支票被非接收方於9月7日在美國銀行兌換,隨即報警。
10月20日,華埠一地產公司寄出的一張3642元的支票被不法分子改為31642元後兌換。同日,一名89歲華裔老人發現,自己曾在9月寄出給New York Daily News的一張13.75元的訂閱支票,被非接收方改為9641元後兌換。
10月21日,華埠一藥房寄出的500元支票,被不法分子改為9800元後非法兌換。
10月30日,一名80歲華裔老人發現,自己賬戶裡的1萬7千元被以支票的方式非法兌換。
警方表示,這一系列案件的受害人多居住或設置在東百老匯(East Broadway)、公園路(Park Row)以及門羅街(Monroe St)。而犯罪分子則通過修改支票數字和接收者信息的方式,將所盜竊的支票進行了非法加額兌換。
而就其作案方式,警方則表示存在多種可能,故目前尚無法確認。
市警金融犯罪工作組防範貼士
市警金融犯罪工作組表示,通常來講,相較於個人而言,因所涉金額更大,支票竊案更常發生於商家企業的身上。而就個人而言,則沒有特定的對象限制,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且作案方式也更多樣,比如從郵局獲取目標的相關信息、偷竊支票、複製受害人的支票並利用假ID進行兌換,而上述這些步驟對於不法分子而言,實則輕而易舉。
工作組指出,支票竊案通常存在團夥協作。這些團夥分工明確:有人在投遞郵箱旁盯梢,等待受害人投遞信件後將其偷出郵箱;有人在郵局投遞區蹲點,等待郵遞員投遞後盜竊;有人負責偷竊郵遞員的鑰匙,通過這枚同區域郵箱共用的鑰匙,在區域內實施盜竊;還有人會通過郵局獲取信息,這個信息可能是通過在郵局蹲點觀察獲取,也可能是銀行工作人員中存在同夥。針對最後這種可能,工作組表示,由郵局人員參與的竊案並非罕見,且他們有權限獲悉信封或包裹中的物件,因此可以給予不法分子更為精準的信息。
而為打擊這些郵政相關的案件,警方表示,美國郵政實則有自己的警隊,並有一個叫做美國郵政調查服務的部門,專門對郵寄時發生的相關情況進行調查,並會為警方的調查予以協助。因此除報警外,民眾如在郵寄支票的時候遭遇此類罪案,還可以考慮善用這項服務,直接前往銀行,告知前台自己需要這項服務,工作人員便會直接協助完成報告申請。
在無法直接交予對方的情況下,警方鼓勵民眾在存在金融交易需求時,最好通過電匯(Wire Transfer)或在線轉賬的方式進行。如無條件或不善於網絡的使用,也可前往銀行尋求工作人員的幫助,直接進行自動清算中心轉賬(ACH Transfer),這種轉賬方式本就是為取代支票而產生的。如仍需要郵寄,則最好避免使用郵寄支票常規的信封,選擇其他任何大小的信封或文件袋進行郵寄,以對不法分子「混淆視聽」。
與此同時,如感覺自己可能遭遇了此類犯罪,警方呼籲民眾盡快與自己的銀行取得聯繫,告知這一情況,從銀行方面增強對自己賬戶的保護。
除銀行外,信用報告也是務必要時常查看的對象。如發現任何可疑的交易或記錄,則可及時與銀行和警方進行告知和報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