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議會於23日以壓倒性多數批准提案,為相對以白人和富裕為主的社區帶來數以千計新住宅,當中包括許多可負擔住房。
新計劃是市長白思豪最全面的計劃之一,其改造目標之一包括布碌崙重工業樞紐Gowanus,而且委員會下月將投票表決的第二個目標,是曼哈頓下城的蘇豪區(SoHo)。這2項計劃都著眼於可負擔住房的預測,但即使在理想情況下,也可能不足以解決紐約市的住房危機。這引起了社區團體反對,質疑市府是否有決心去解決問題。在Gowanus的發展方面,一些居民擔心鼓勵在全市污染最嚴重的水道之一附近進行重大開發,是對環境不負責任之舉。在蘇豪區,居民們則擔心連鎖零售商和商業建築的湧入,可能會抹去該區的特色。但白思豪近日曾表示,「這些都是重大之舉,這是一個重要的時刻,象徵紐約市正致力朝正確方向發展。」這也凸顯紐約一個不同尋常的難題:即使在全國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之一,新住宅樓似乎不斷湧現,但仍然沒有足夠房屋,特別是對最低收入居民。根據市府數據,從2000至2017年間,紐約市新增了64萬3000個工作崗位,但只允許新建約39萬套住房。根據2017住房調查指出,全市1/3家庭把至少一半收入用於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