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新冠肺炎疫苗面世,但變種病毒疫情持續,經濟復蘇之路蹣跚,聯邦商務部報告稱,美國經濟在2021年第三季度僅增長了2%,凸顯疫情重創各個經濟領域正從谷底緩慢上升,不過,以華人商業為主力的皇后區法拉盛又是另一個世界,法拉盛商業區已擺脫2020年3月疫情最嚴峻「封城令」時商店九成以上關門、街上幾乎空無一人現象,緬街上人潮摩肩接踵,商業區大部分小商業已回復到疫前水平,法拉盛從疫情陰霾中走出步伐明顯比紐約市復蘇速快,但華人商業逐漸在皇后區貝賽、新鮮草原等亞裔移民人口急增社區開業,法拉盛亞裔商業競爭優勢有隱憂。
法拉盛商業改進區(Flushing BID)執行主任余鈿崧說,商舖出租率反映了法拉盛實際商業活動現狀,最新數字顯示,法拉盛市中心(包括購物中心)的空置率在3%到4%之間,去年疫情嚴峻暫時關閉的商店已復業,而一些永久關閉的商業,很快被新型式的商業所取代。余鈿崧認為這是法拉盛商業區經濟正在積極向上擺動的樂觀跡象。他說,大多數職位空缺都是零售商留下的,他們必須與在線市場以及法拉盛無執照的「地攤小販」等競爭。
余鈿崧補充說,疫情洗禮過的法拉盛商業區,出現了不均衡的復蘇情況,緬街的商業活動比疫情前熱鬧有過之而無不及,但其他街區的小商業,仍未擺脫疫情重創的傷痛,各類小商家仍然苦苦掙扎求存。他說,主要原因是除了緬街之外,在這些街區的人流總體上是下降。
余鈿崧指出,紐約市交通局全天候的實施「緬街巴士專線計劃」,是造成法拉盛街區人流不均衡分散的原因,汽車不能在緬街等行駛,駕車到法拉盛的人減少,大小商業都受到負面影響,緬街以外的小商業所受的壓力最重。
余鈿崧又指出,法拉盛商改區長期以來一直反對「緬街巴士專線計劃」,因為汽車通行受限會阻止駕車前往附近的顧客。他舉例由於「緬街巴士專線計劃」,41大道和友聯街(Union St)的一家企業損失了25%的收入。
余鈿崧說,他注意到法拉盛市中心「正在失去競爭優勢」,因為亞洲市場和餐館已經開始在東北皇后區貝賽(Bayside)、新鮮草原(Fresh Meadows)和小頸(Little Neck)等湧現。
皇后區疫情經濟復蘇只有七分
皇后區商會(Queens Chamber of Commerce)主席湯姆·格雷奇(Tom Grech)並不樂觀指出,皇后區受疫情打擊,經濟增長幅度甚至比全國還要少。格雷奇預計皇后區要到2022年春季才能恢復「正常」。如果以濟復蘇程度1到10的比例,10分完全恢復,格雷奇給皇后區7分。
他指出,疫情加上勞動市場缺少工人,高薪聘工人,通貨膨脹等是小商業無法從谷底反彈的關鍵。儘管復蘇緩慢,但格雷奇表示,皇后區周圍出現了大量新企業,填補了因大流行而倒閉的企業留下的空缺。去年5月,他估計皇后區6,000家餐廳中有1,000家已經永久關閉,但他發現相當多的餐廳已被新餐廳取代,為皇后區經濟復蘇起力大引擎馬力作用。

法拉盛商業區人流摩肩接腫,完全擺脫2020年3月疫情最嚴峻「封城令」街上幾乎空無一人的「鬼城」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