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上午近十一點,州長霍楚在眾人引頸期盼下,現身中華公所的中山禮堂。霍楚說:「我要傳達一個簡單而有力的信息:華埠回來了。」

自2016年起,州府每年撥款兩億美元用於「下城振興計畫」,各郡、市的行政區均可申請,但每次只選出10至20個行政區,每個行政區最高可以拿到2,000萬美元的補助款項。
該計畫去年因疫情暫停申請,紐約市布朗士、皇后區、布碌崙與史坦頓島等四個行政區,往年均成功申請過「下城振興計畫」資金,獨缺曼哈頓。
「我想問前任州長:曼哈頓怎麼了?我甚至沒看到他們申請,哪裡是(曼哈頓的)經費?我們現在就要補助地方。」霍楚說,「原先『下城振興計畫』是一千萬元,但是華埠目前時運不濟,我們並沒有善用預算,將錢給急需者,而(華埠)社區已經承受了2020年、2021年的疫情重創,所以讓我們把錢加倍奉還吧!」
與地方經費往往需由地方政府批准使用不同,「下城振興計畫」是由州府授權民間,由成功申請到該項目資金的社區在一定期限內自行使用經費;同時,州府也會了解社區運用經費的情況。
中華公所主席于金山受訪時表示,約三個月前,中華公所(CCBA)、華埠商業改進區(Chinatown BID)、亞美聯盟(AAF)、華策會(CPC)與亞平會(AAFE)等五個組織與多個團體,共同申請「下城振興計畫」的資金,當時向州府請款1,000萬美元,用於整修華裔軍人忠烈坊、美化劉錦廣場,以及重振位於東百老匯(E Broadway)的怡東商場等項目。
市議員陳倩雯(Margaret Chin)曾向市府爭取經費,修繕出現裂痕的華裔軍人忠烈坊,這次華埠獲得州府補助,她認為這將為當地開啟新的篇章。
曼哈頓區區長高步邇(Gale Brewer)則表示,怡東商場即日起開始修建計畫,將歷時18個月,修建方向著重「文化」與「商業」,考慮在商場內建設藝文中心,活化怡東樓外圍的廣場。
「下城振興計畫」有七大申請條件,強調申請的社區應符合減低碳排放量與私家車通行量,開闢公共的藝文空間,為居民與遊客創造娛樂、美食、購物場所等。
這次華埠能首次申請「下城振興計畫」便成功, 華埠商業改進區多年來推動改善當地商圈功不可沒。
華埠商改區執行總監陳作舟多年前曾提出,要活用怡東商場與怡東樓外圍廣場,舉辦夜市和街坊節。陳作舟表示:「很高興多年後,(入選下城振興計畫)證明我當初的想法是對的。」
「州府這次這麼快回應,我們也很驚訝,而且州長親自來到華埠,這是華埠的大日子,是華埠日。」于金山說。
州眾議員牛毓琳今年九月曾致信霍楚,希望州府能將華埠申請的款項提高至2,000萬美元。她10日發聲明表示:「華埠社區因缺乏國家資金,以及持續流行的疫情,而遭受了不成比例的損失,這筆2,000萬美元的投資將增強社區振興經濟的願景。」
州參議員卡范納(Brian Kavanagh)以及共同提出「華埠重振計畫」的組織代表,包括亞平會共同行政總監俞思亮(Thomas Yu)、亞美聯盟行政總監姚久安(Jo Ann Yoo)、華策會總監何永康(Wayne Ho)等,均出席當天記者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