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移民事務辦公室(MOIA)24日舉行線上會議,公布亞太裔人口調查報告,數據顯示亞太裔是紐約市人口數量增長最快的族裔,從1990年的49萬人增長至2019年的120萬人,增幅逾二倍以上,亞太裔占紐約市總人口的比率也從7%增至14.3%;然而雖然亞裔在美國的數量和政治影響力都在不斷增加,但卻仍被視為「外來者」,市府指,需要民眾對不同少數族裔歷史和文化有基本了解,才可能進一步從根本上消除歧視。
報告指出,亞太裔移民是紐約市最多元的族裔群體,包括超過30種少數族裔,講超過50種語言,紐約市亞太裔群體中,有71%出生於海外,這一數字比西語裔的39%和非洲裔的32%高出許多;紐約市總體而言,有36%人口不是在美國出生。
華裔作為亞太裔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口占亞太裔移民群體的近一半,華裔、孟加拉裔和巴基斯坦裔移民是過去十年來增長最快的三個亞太族裔,其中華裔增幅最大,過去十年內增加了近4萬6000人,而反觀韓裔,卻在同一時間段內減少了1萬5000多人。
報告顯示,相比印度裔、菲律賓裔和韓裔,華裔和孟加拉裔更傾向於在紐約市定居,紐約市的華裔移民占亞太裔移民的比率幾乎為美國該數字的二倍,不過華裔作為近年來增長速度最快的族裔之一,英語水平普遍偏低,與菲律賓裔僅27%的人口為英語能力有限相比,華裔該數字達76%。
新冠疫期間,紐約市有三分之二的亞太裔移民人口為民生必需行業員工,該數字在美國出生的亞太裔人口中為59%,在白人移民群體中為57%。
此外,13%的亞太裔移民為無證移民,其中尼泊爾裔和韓裔的該數字達22%和17%。
報告指出,雖然亞太裔在美國生活歷史很長,且人口和政治影響力都在不斷增加,然而這一群體卻仍長期被視為外來者,尤其在新冠疫情期間針對亞太裔的仇恨犯罪激增,需要共同努力提升對亞太裔社區的了解,強化所有少數族裔都是美國人的觀念,才能逐漸減少和消除歧視與仇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