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美聯盟」週三發表聲明稱:「代表美國亞裔聯盟的會員機構和130萬亞裔紐約人,我們對紐約警察局對反亞裔仇恨犯罪受害者的處理方式感到憤怒。紐約警察局將仇恨犯罪稱為『與新冠有關』的策略是殘酷的、不人道的,這又是警察部門需要真正改變的另一反映。這是幼稚甚至是殘酷,期望受害者在紐約警察局玩文字遊戲時挺身而出。」
于金山週四表示,紐約市罪案在疫病發生後,逐漸上升,警方已疲於奔命,加上黑人命貴的連續要求「減警預算」,市府又多方縮減警方的隱私保護,嚴重打擊了警方士氣。同時犯罪行為「免保釋放」制度,使在街道上遊蕩的犯罪人員、街頭犯罪及反亞裔歧視犯罪增加。
于金山說,紐約州系列的所謂「司法改革」,及「小罪免罰」的政策,是犯罪率騰升的主要原因。同時,有關「歧視,仇恨性犯罪」標準過高,導致警方及檢方無法對「仇恨」犯罪以「仇恨性犯罪」之罪名處理。重點是「仇恨性犯罪」的定義,不符合現實情況,導致警方束手束腳。
「亞美聯盟」會長姚久安,在聲明中並指責警察局長謝伊(Shea)「稱」亞裔報案率低。于金山說,亞裔報案率低是事實,有多樣因素導致亞裔報案率低,警方及社區在各種場合,都在鼓勵亞裔報案,改善亞裔報案,亦有實際的效果。
他說,在反亞裔歧視犯罪日漸增加之時,2020年年初,紐約市警方即已了解必須預防犯罪的擴大,在各亞太裔集中的區域,警方已積極與亞太社區保持聯絡。成立「反犯罪特勤組」,在美國各地也是率先之舉。雖然警方在處理犯罪案件、仇恨犯罪上仍有改進的空間,但紐約市警局已充分的重視,及嚴肅的處理反亞裔事件,是不爭的事實。
于金山認為,美國發生反亞裔犯罪的浪潮,有歷史及現實的因素,亞太裔社區必須團結一致地抵抗。警方在保護亞太裔社區,站在第一線,亞太裔社區面對仇恨犯罪,需要警方的保護,「我們對警方的努力應予鼓勵協助,而不是一味指責,畢竟反亞太裔仇恨犯罪的罪魁禍首並非紐約市的警察局。」
「我們對『亞美聯盟』及姚久安女士,單方指責警方,欲忽視警方與亞太社會合作已建立的反仇恨犯罪夥伴關係,非常遺憾。破壞警方與亞太社區建立的互信,對有效抵禦反亞裔仇恨犯罪並無助力。」于金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