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市堂食於今日(12日)正式開放,室內限容納滿客量的25%。為了讓餐飲業者更好地為重開堂食做好準備,市議員陳倩雯辦公室、小商業服務局、華埠共同發展機構、「心目華埠(Think!Chinatown)」和「歡迎來華埠(Welcome to Chinatown)」等機構的多個代表昨拜訪華埠餐飲業者,向他們派發相關政策規定的表格和傳單,並介紹有關室內室外用餐的要求,確保餐飲業能夠安全有序地恢復開放。
下午1點左右,華埠共同發展機構行政總監陳作舟、陳倩雯辦公室代表陳少風、社區人士陳傑瑞(Jerry Chan,音譯)等一行人在華埠信息亭集合,先後沿堅尼路、東百老匯街等華埠主幹道向部分餐廳派發相關新冠疫情安全方面的信息,包括紐約州要求的安全計劃、清潔和消毒日誌、室內用餐空氣過濾和排風系統表格、PPP貸款資源信息等。
在探訪商家的過程中,小商業服務局的代表人員發現了不少華埠餐廳存在室外用餐區不合規的問題,也解答了一些餐飲業者的困惑。位於堅尼路的金馬崙西餅屋的李肯尼在見到一行人來訪後大吐苦水。
李肯尼表示,1月30日,市樓宇局的檢查員來到店中對有關新冠張貼信息方面的措施進行檢查,但他那天外出,當時店中的店員無人會說英語,未能及時向檢查員呈遞所需的清潔消毒日誌等資料,隨後該店被開處1000元的罰單。
李先生得知後感到很委屈,他表示店中實際上都有按要求填寫相關資料,但因語言障礙導致檢查員誤解,高額罰單讓疫情中難以為繼的小店的情況更加雪上加霜。小商業局的人員在了解李肯尼的情況後,表示將把該店的情況向有關部門反映,希望能夠得到妥善解決。此外,多個餐廳的戶外用餐區均有不合規之處,小商業局的人員均一一提醒,幫助他們及時糾正以避免不必要的罰單。
比如「明豐閣」和「新糖潮」餐廳的戶外用餐區均超過了400平方呎,小商業局提醒稱,如果室外用餐的帳篷區域超過400平方呎,則需要申請開工紙。如果在沒有開工紙的情況下修建,有可能面臨樓宇局開出的24小時警告。此外,許多戶外用餐區沒有保持50%的開放度,形成相對密閉的空間,這也不符合市府的規定。
陳傑瑞表示,華埠許多商家因不諳英語,不僅無法完全掌握州府市府對於防疫的相關規定和動態,在檢查員上門時也因無法暢通交流而頻頻吃罰單:「市府部門應當增加中文翻譯或者會講中文的檢查員,在華裔社區進行檢查時才能夠與商家有效溝通。不然亂開罰單對於華人商家是不公平的。」

小商業服務局人員了解金馬崙西餅屋的罰單情況。